长春,为什么是最好的“航空城市” 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982483
长春,为什么是最好的“航空城市” 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982483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史

长春,为什么是最好的“航空城市”

2025-09-25      来源: 吉林文脉微信公众号

  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正式落下帷幕。

  歼-20战机响彻云霄的引擎轰鸣,“红鹰”飞行表演队在空中绘制的心形航迹……

      回想起五天里的这些难忘瞬间,在许多市民的心中,这次盛会的“后劲儿”还没有过去。

1.jpg

  而在这几天里,比战鹰飞舞的身姿更动人的是发生在你我身边,那一幕幕的温情瞬间:观看战机表演的环卫工人,在战机的铁翼下遮阳的游客,在战士的怀中熟睡的孩子……

  展现着“人民空军”四个字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力量。

  “这里是空军飞行员的摇篮,它应该是我们国家最好的航空城市。”“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运-20飞行员陈思麒这样说。

  是的,作为许许多多飞行员的“第二故乡”,长春这座城市,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始终与人民空军的发展密切相伴……

2.gif

  1946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俗称“东北老航校”)在吉林通化正式宣告成立。这所航空学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创办的第一所航空学校。今天,本部位于长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其前身就是这所学校。

  面临着敌军的轰炸、土匪的骚扰、严寒的天气、物资的短缺,这所航空学校围绕着党中央“一定要把航校办起来”的伟大号召,开启了无比艰辛的创业历程。

  办学期间,东北老航校曾先后经历4次搬迁:1946年4月,从通化搬到牡丹江;1946年11月,从牡丹江搬到密山;1948年3月,从密山搬回牡丹江;1949年3月,航校从牡丹江迁到了长春。

  在那段物资及其短缺的岁月里,老航校人辗转于白山黑水之间,在残垣断壁之间,搜集大量物资:用废铜烂铁将一架架破旧的飞机修补出厂,缺少航空燃油,就使用酒精作为替代;缺少运输汽车就用马车运送飞机;用麻绳代替安全带;用气筒给飞机轮胎打气;几架飞机共用一副螺旋桨……

  人民空军的奠基者之一常乾坤中将曾乐观地说:“人推火车、马拉飞机,写到空军史中也是一大奇观。”

  人民空军就是在这样异常艰苦的条件之下,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1949年3月下旬,航校迁至长春,校部驻址设立在原伪满综合法衙旧址(现九六四医院南湖院区),条件相较于以往有了很大改善,训练规模、开设期班也随之扩大。

  不过,飞行队员们的生活、训练依然非常艰苦。训练之余,他们需要自己动手用铁锹去修补破损的跑道,由于装满燃油的铁桶用马车运输不便装卸,每次飞行之前还需要几人配合,把铁桶横过来、放在地上,滚动着从营区运到机场……

  1949年11月起,7所航空学校先后成立,东北老航校的骨干力量陆续输送到各个航校和其他有关单位。

  从1946年3月1日正式成立之后的三年多里,东北老航校共培养了126名飞行员、24名领航员、322名机械员以及88名场站、通信、气象、仪表及参谋人员。他们在此后的岁月中,成为了建设人民空军的骨干力量。

开国大典上,驾机飞越天安门上空的“东北老航校”飞行员_副本.png

  开国大典上,驾机飞越天安门上空的“东北老航校”飞行员

  在开国大典上,他们驾驶飞机飞越天安门上空。

  1949年10月1日下午4时,空军阅兵指挥部接到受阅飞机起飞的命令,17架雄鹰拔地腾飞,先在北京东郊通县双桥上空编队集合,盘旋待命。

  4时35分,空中受阅机群接到分列式开始的命令,受阅机群保持队形由东向西,机群通过天安门上空时,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以及其他领导人,仰望着飞驰而过的机群、频频挥手致意,露出欢快的笑容,汇集在天安门广场的群众欢呼雀跃,飞机发动机发出的轰鸣声和群众的欢呼声汇合在一起,使整个天安门广场形成一片沸腾的海洋。

  这一情景充分体了现党和人民对空军的建设、成长,所给予的殷切希望。

一级战斗英雄王海  资料图片_副本.png

一级战斗英雄王海  资料图片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空军部队参战的指战员大都毕业于东北老航校,五名空军一级战斗英雄中,有三名(王海、张积慧、刘玉堤)出自东北老航校。首创人民空军击落敌机先河的飞行员李汉,同样是东北老航校的学员。

  2004年6月,空军航空大学由原空军长春飞行学院、空军第七飞行学院、空军第二航空学院,合并组建承接起“东北老航校”的使命,持续为国家培养输送大批优秀的航空人才。

空军航校.png

  他们忠诚守护着祖国的万里长空,也让长春这座城市成为空军飞行员的“第二故乡”。

  几十年来,这所学校作为我国唯一一所以培养飞行人才为主体,航空飞行指挥与航空工程技术专业兼容的综合性军事高等学府,始终赓续传承“老航校”精神,培养了大量军事航空人才。

  航天英雄杨利伟、翟志刚,英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刘伯明、景海鹏,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一大批先进英模都从这所学校中走出。

  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就绽放在长春这座城市几十年所积淀的深厚底蕴中。

  2011年9月1日,长春大房身机场迎来首届空军航空开放日活动,新成立的“天之翼”和“红鹰”两支飞行表演队与“八一”飞行表演队,首次同场献艺,开创了中国空军向公众大规模展示的先河。

  此后,这一活动连续在长春举办八届,规模日益扩大,众多先进装备,也在这一活动中面向公众展示。

  2013年,我国自主研发的L-15飞机与来自一线作战部队的歼-10A战机,面向公众展示。

  2016年,东北老航校成立七十周年之际,轰-6K轰炸机等众多明星武器,再次亮相盛会。

  2019年,人民空军成立七十周年之际,首届长春航空展与庆祝人民空军成立七十周年航空开放活动,同步举行。

  “长春航空展”成为长春新的城市名片……

2019年庆祝人民空军成立七十周年航空开放活动_副本.jpg

2019年庆祝人民空军成立七十周年航空开放活动

  而今年,为期五天的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更以99.6万观展人次的盛况,创下历届航展之最。

  这不仅是战鹰列阵、重器亮相的空天盛宴,更是跨越山海的全民奔赴,是军民同心的深情约定。

  这片土地从不缺乏关于飞行的记忆,几十年前,东北老航校的先辈们用 “马拉飞机” 的执着,在这片黑土地上,播下中国航空的第一粒种子。

       那些在泥泞中拖拽战机的身影,那些在简易机舱里钻研的眼神,早已将航空报国的基因融入血脉。

       从凌晨3点抢占机位的老者到VR模拟跳伞中欢呼的孩童,这场盛会点燃的是跨越年龄与地域的航空梦想。

  盛会大幕虽已落下,但那些萌发的梦想正如种子一般,在这片见证过艰辛与荣光的土地上,在这座“最好的航空城市”中,悄然扎根、生长!(作者:郭帅)

  初审:曹淑杰   复审:张彦梅 终审:陈尤欣

看吉林新闻,尽在吉网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