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这座百年建筑,见证了一部可歌可泣的抗争史 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988366
龙井这座百年建筑,见证了一部可歌可泣的抗争史 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988366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史

龙井这座百年建筑,见证了一部可歌可泣的抗争史

2025-10-17      来源: 吉林文脉微信公众号

       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委大院内,坐落着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建筑。

  百年之前,作为日本设立的“总领事馆”,这座建筑曾是日本侵略者进犯东北的重要据点。

  而今,作为“日本侵略延边罪证馆”,这座建筑静静伫立在我们身边,揭露着侵略者的累累罪行,铭记着东北人民不屈的反抗……

1.jpg

  建筑档案

  建筑名称:龙井日本总领事馆遗址

  建筑坐标: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政府大院内

  开工时间:1924年

  竣工时间:1926年

  建筑现状:日本侵略延边罪证馆

  文保等级: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特殊的建筑

  清朝末年,积贫积弱的中国沦为列强的瓜分对象。日俄战争之后,尽管从沙俄手中夺得了大量特权,但日本侵略者们依然欲壑难填,把贪婪的目光投向了中国延边一带,故意制造“间岛”争端,借机向中国东北发动了一场蓄谋已久的侵略活动。

  1907年,日本侵略者打着“保护朝鲜人生命财产”的旗号,派遣军队侵占延边地区的龙井村,并在这里设立了“朝鲜统监府临时间岛派出所”。

  1909年,日本进一步胁迫清政府在此设立了“总领事馆”。不过,此时设立的总领事馆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这座建筑。

2.jpg

建筑旧照 资料图片

  1922年,最初的总领事馆因火灾而被烧毁。

  1924年至1926年,侵略者在现在的地址修建了一座新的“总领事馆”。

  新建后的日本总领事馆,拥有一片庞大的建筑群,占地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四周用红砖建起了两米多高的围墙,并建设有炮台。

3.jpg

  依照1995年保存状况绘制的建筑群分布图。图据《近代间岛日本领事群的保护与利用状态研究》

       以总领事馆主楼为核心,院内还建有众多建筑,如总领事住宅、副领事住宅、职员食堂、住宅,以及用于关押抗日志士的监狱。

  “总领事馆”主楼是一座折中主义建筑,建筑主体为地上两层、地下一层,中央的塔楼形成了视觉的焦点。

建筑正面今昔对比  图据延边文旅

       主入口处建有突出外墙面的方形门厅,门厅三面设有半圆形的穹顶洞口,并带有精细的装饰;门厅拱形结构下方的墙体,采用三根圆柱作为支撑,门厅正面设有步行所用的阶梯,两面则建有斜坡,可以用于车辆通行。

6.jpg

建筑的门厅  图据延边文旅

      建筑采用砖混结构,墙面为砖砌,楼梯、楼板则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的外立面以红砖墙体为基底,搭配米黄色的瓷砖装饰带,建筑顶部则用绿色涂漆薄铁铺装。

8_副本.jpg

伪满时期,明信片上的建筑俯瞰  资料图片

  历史的见证

  在历史长河之中,日本设立在龙井的“总领事馆”披着“外交”的外衣,但在实际上,它不仅是窃取中国重要情报的间谍机构,还是镇压延边地区抗日斗争的总策源地与参谋部,成为侵略者进犯东北的据点。而这片土地,不仅目睹了侵略者的罪行,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1919年3月13日,延边地区3万余朝鲜族群众聚集在龙井村举行反日大示威。深受侵略者压迫的广大群众怀着满腔怒火,在大会上痛斥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会后,群众游行队伍向日本“总领事馆”方向进发,日本侵略者强行使用武力阻止队伍前进,赤手空拳的示威者遭到枪击,死亡10余人,伤30余人。

9.jpg

  “日本侵略延边罪证馆”内的“三·一三”反日爱国运动展板  资料图片

  1930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吉林人民又掀起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高潮。5月27日,延边特支在和龙县药水洞,建立东北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药水洞苏维埃政府。随后,中共延边特支发表了《五卅纪念宣言》,领导延边人民举行了“五卅暴动”。5月30日夜,数百名农民直接参加暴动队,数万名农民奋起响应,各地暴动群众纷纷袭击日本侵略机构,切断电线,破坏交通,毁坏桥梁。

  据日本“总领事馆”统计,暴动群众火烧地主房屋19栋,毁坏桥梁4处、切断电话线10余条、破坏发电厂1处,仅在龙井村就造成日方经济损失17500余日元。

  这次运动遭到了日本军警的血腥镇压,大批革命群众遭到逮捕、杀害。

10.jpg

  药水洞抗日纪念碑  资料图片

  敌人的残酷镇压,无法扑灭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数以千计的农民群众发动斗争,抬着被日本警察杀害的农民协会领导人的遗体,列队在这座“总领事馆”门前示威,抗议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

  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延边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共赴国难,共同抗争,共同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建筑的新生

  1950年10月,这座建筑成为延吉县党委及政府的办公地点;1983年,延吉县更名为龙井县;1988年,龙井县升格为龙井市。

       几十年间,这座建筑目睹了脚下的土地日新月异的发展变迁,与此同时,见证了无数历史的建筑本身也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11_副本.jpg

  1983年,建筑成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资料图片

     1983年,它被列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在这座建筑中建起的日本侵略延边罪证馆,免费对外开放。展馆之中,不仅展现了日本侵略者企图以延边为据点侵略东北的野心、疯狂镇压反日志士的滔天罪行,还展现了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中,延边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敌人浴血奋战、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

12.jpg

13_副本.jpg

  展馆内部 图据延边文旅

  如今,伴随着延边文旅热度的不断飙升,这座建筑也为更多人所知,而它曾见证过的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也震撼了更多人的心灵。

  百年之前,这座建筑所诞生的时代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如今之际,这座建筑所伫立的土地物阜民丰,岁月静好。未来,它还将继续伫立在我们身边,提醒我们铭记历史、守护和平,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坚定地走向更光明的未来。(作者:郭帅)

  参考资料

  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吉林历史 1921-1949 第1卷》

  刘信君  《简明吉林历史》

  林金花  《近代间岛日本领事群的保护与利用状态研究》

  初审:曹淑杰   复审:张彦梅 终审:陈尤欣

看吉林新闻,尽在吉网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