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胜利大街旁这座老楼,近百年前曾是一座地标百货店 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996384
长春胜利大街旁这座老楼,近百年前曾是一座地标百货店 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996384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史

长春胜利大街旁这座老楼,近百年前曾是一座地标百货店

2025-11-14 13:15      来源: 吉林文脉微信公众号

     在长春的胜利大街,有一座红黄相间的建筑伫立在街边,来来往往的人们,可能曾无数次从它身边路过却从未留意过它的存在,而更少有人能想到,这座建筑在近百年前,曾是这座城市最高档的百货商店之一。

  这座建筑,就是“新京”百货店旧址。

01.jpg

  建筑档案

  建筑名称:“新京”百货店旧址

  建筑坐标:长春市胜利大街1215号

  建筑年代:20世纪30年代(1932年正式创办)

  建筑规格:砖混结构,地上四层、地下一层,整体呈111.png字形布局

  核心特征:纵向壁柱分割立面,弧形窗套设计,纵向线条凸显高挑质感

  昔日的地标

  今天长春的胜利大街,在百年之前,曾有另外一个名字,“日本桥通”。

  在当时的长春站前,伊通河的一条支流穿越城区而过,这条支流就是曾经在长春城市发展史上留下重要印记的河流——“头道沟”。这条河流起源于历史上的任家屯一带(今北安路西口附近),自西向东流,经今胜利公园、厦门路、大马路伪满皇宫博物院、最终流入伊通河,全长约4公里。

  1918年,跨越这条河流的木桥被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单孔拱桥,因其设计者是日本人长谷川贞三,这座桥梁也被称为“日本桥”,这条街路也随之得名为“日本桥通”,在当时,这一区域曾是长春重要的商业中心。

02_副本.jpg

昔日的“新京”百货店与“日本桥”  资料图片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侵占了中国东北,并于1932年建立起伪满洲国。据《宽城史话》等资料,“新京”百货店(原名“日满百货店”),由日本商人田村英雄在这一年开设。

  从空中俯瞰,就能够发现这座建筑的格局比较复杂,建筑整体构型类似111.png字形,而之所以采用这样的设计方案,是由于当时这座建筑所处的特殊位置所决定的。

03_副本.jpg

建筑俯瞰

  当时,这座建筑正处于“日本桥通”与头道沟的交会处,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也充分结合了建筑的选址,一面沿着街路的方向建设、一面沿着河流的方向延伸,这样的设计充分利用了这一部分的空间。

  建筑为砖混结构,地上四层、地下一层,整体设计风格比较简洁。在建筑的立面,建造了许多纵向的壁柱对建筑进行分割,避免了建筑语言的单调;纵向的窗套顶端呈弧形,让建筑看上去更具设计感,大量纵向线条的应用,让这座建筑看起来更加高挑。

05_副本.jpg

今日建筑外观

  在完工之后,这座百货店曾经成为当时“满铁”附属地内最为高档的百货店之一,店里出售的货物主要为来自日本国内的商品,店员也均为日本人任职,店里出售的和服在当时的长春非常有名。除此之外,橱柜中也有中国东北地区出产的一些名贵特产。

  这座建筑并不仅仅是一座单纯的百货商店,更是一座综合性的商业场所建筑,曾面向一些会社出租日本人开设的建筑公司:“辰村组”以及“大高组”都曾把在长春的办事处设在这座建筑中,在楼的三层还建设有跳舞场地,可供客商开展社交活动。

  在那段特殊的岁月中,这座建筑和其他几所由日本人兴建的百货商店,一起成为历史的见证:

07_副本.jpg

  伪满新京输入组合百货店旧址‌ ,位于今人民大街与浙江路交会处西北角,由日本人建于20至30年代,原为株式会社松村组支店,1928年改为百货店,资本金245400元,现为空置状态,等待修复‌。

08_副本.jpg

  宝山百货店旧址,位于今新发路与北京大街交会处,1938年落成,由日本商人前田伊织创办,号称“全满第一”百货店,集商业、餐饮、娱乐于一体,1945年后历经多次改造,现为欧亚新发,1994年被定为长春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9_副本.jpg

  三中井百货店旧址,位于今人民大街与重庆路交会处,1936年建成,为日本三中井株式会社连锁店,主楼四层带观光设施,解放后改为“五商店”, 此后原址建为长春百货大楼‌。

  岁月的记忆

  几十年里,这座建筑见证了这片土地发生的一幕幕岁月变迁:1935年8月, 伪满政府对昔日“满铁”附属地南段的街路进行了一次改造,在这次改造中,流经此处的头道沟被修筑成为暗渠,而日本桥也随之被埋入地下。在这条暗渠之上,则形成了一条新的街路“入船町”(今宁波路)。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也随即土崩瓦解。一名日本士兵回忆,“ 在日本投降之后, 这座商店随即人去楼空, (8月16日) 我们被派到“新京”百货店去守卫, 等我赶到时, 只有贴在墙上的照片和彩色宣传画还在。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这座建筑续写着商业使命,它曾是长春市五金公司的所在地,也在很长时间内作为“电动工具大世界”, 成为长春市电动工具的重要集散地。

  几十年间, 建筑的外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建筑的顶端曾经接建了一层,屋顶上方则增建了一间简易房屋,建筑的立面也经历了修缮。

12_副本.jpg

建筑今日面貌

  如今,昔日的头道沟、日本桥早已随时代变迁隐入尘埃,而这座建筑依然留存至今,它被改造为酒店公寓继续发挥价值,在保护历史风貌的同时,延续着商业基因。

  这座建筑就像一位沉默的老者,以砖石镌刻着城市的沧桑与新生,提醒着每一个路过的人,那些沉淀在建筑肌理中的故事。(作者:郭帅)

  参考资料:

  [1] 房友良. 长春街路图志[M].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6.

  [2] 《宽城史话》编委会. 宽城史话(二)[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9.

  [3] 周光培,编. 伪满洲国政府公报 第4册 影印本[G]. 沈阳: 辽沈书社, 1990.

  初审: 曹淑杰   复审: 张彦梅   终审: 陈尤欣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