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寿酒
寿酒,是祝寿或寿宴上所用之酒。因“酒”与“久”谐音,“祝酒”也就成了“祝久”的意思。以酒祝寿,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诗经·豳风·七月》中说:“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意思是说众人跻身公堂,举起牛角酒杯,祝主人万寿无疆。这是先秦时期以酒祝长寿的习俗。宋代黄庭坚诗云:“欲将何物献寿酒,天上千秋桂一枝。”可见宋代是以桂花酒作寿酒的。
清初,盛京民间是以白酒作为寿酒的。寿宴上,寿星坐在正席首位。宴席开始,从长子夫妇、长孙起,要依次为寿星斟酒祝寿,并诵祝寿、祝福的吉祥语让老寿星高兴。如:“寿比南山”、“福高寿永”、“长命百岁”、“福如东海”、“多福多寿”、“福寿双全”等等。有的满族人家在给老寿星斟酒后,还要唱上寿歌。歌中唱道:“五福捧寿寿为先,迈步来到寿堂前。寿堂之上摆寿筵,寿桃寿酒往上端。男女老少来庆寿,手捧寿酒对寿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仙。横批还有四个字,福寿双全在上边。”
寿桃
祝寿用的寿桃多用白面做成,其形状为下圆上尖,酷似桃形,桃尖上点上一个大红点。有的寿桃里面还包有一些豆沙、松子、百果等甜馅。在盛京民间,给老人祝寿的寿桃多是由女儿给送,赠送寿桃的数量为一大八小。一个大的寿桃象征寿,其余八桃象征八仙。也有的是按寿者的年龄来赠送寿桃的,如六十岁寿诞便送六十枚,七十岁寿诞便送七十枚。赠送寿桃时还要把它们层层相叠,堆成宝塔形,顶上插上大红寿字。这样的摆放,有祈祝寿者寿命长、洪福齐天的意思。
寿烛
寿烛以石蜡与油脂为原料制作而成。颜色深红,烛体上印有“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等富有吉祥寓意的大金字,也有的只烫上金色的“寿”字或祥云花纹。寿烛点燃之后,烛光荧荧,扑腾闪耀着照亮寿堂,能营造一种神秘、喜庆、吉祥的氛围。
寿幛
寿幛是将祝寿文字绣于绸缎之上,一般用绸缎、绢布或丝绒等布料制成,用金银丝线刺绣,形状各异。小的如中堂(挂在厅堂中的大幅字画大小,大的如褥面一般。布料多为红色,绣字为金色或黄色。金红相间的寿幛雍容华贵,是颇为高雅讲究的祝寿礼品。
赠送寿幛的习俗始于明朝而兴于清朝。最初寿幛绣的或诗或联或为百寿图,字数较多字型较小,远看很不显眼,后来字数日益减少而字型逐渐加大,最后甚至简单到整幅寿幛上只绣一个大大的“寿”字。当然,最典型的寿幛一般都是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要求根据寿者的年龄、性别、身份的不同,作出简练、生动的概括,集中表达祝贺者的真诚心愿。如,贺男寿有“南极星辉”、“松鹤延年”、“福禄寿考”等;贺女寿有“蟠桃献寿”、“瑶池益算”、“萱庭集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