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7月22日为“大暑”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相对小暑,顾名思义,表示炎热至极。
大暑:土润溽暑
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萤火虫分水生与陆生,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规律。
大暑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35℃的高温已是司空见惯,40℃的酷热也不鲜见。著名的三大火炉南京、武汉、重庆在大暑前后是炉火最旺,比“三大火炉”更热的地方还有很多,如安庆、九江等,当然最热的“火炉”,要属新疆的“火焰山”吐鲁番。大暑前后,下午气温常在40℃以上,清代诗人肖雄在他的《西疆杂述》诗集中写到“试将面饼贴之砖壁,少顷烙熟,烈日可畏”,可见“火焰山”名不虚传。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