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养生
寒字下面两点是冰,《说文》释寒为冻,小寒时节开始进入全年最寒冷的季节。中医认为,心属火,为“阳中之阳脏”,肾为元气之根,藏命门之火,在小寒这个时期,自然界阴盛阳衰,寒气袭人,极易损伤心肾阳气。因此,保护阳气是此时养生的重要原则。
头宜暖,胸背足忌寒凉
小寒节气,天寒地冻,寒邪侵人,易使人体气血流行不畅,血脉筋脉拘急,所以冬季是脑血栓、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关节痛、感冒等疾病的多发季节,保暖也就变得异常重要。
中医认为,头是各条阳经会聚之处,心为阳脏贯通胸背,寒易从脚而生,因此,头部、胸背部、足部是需要重点保暖的部位,年老阳气弱者更应注意。出门应戴好帽子,避免湿发出门,胸背部多加件衣服避寒保暖,选择舒适保暖性能好的鞋子,并经常用热水泡脚。
食宜温,养肾为主
从五行与五脏、季节的对应关系来说,肾应冬,属水,主藏,所以“冬季养肾”是养生的基本认识。现代医学认为,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在体内,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基础。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等黑色食物大多能入肾脏,是此时养肾的首选食物。
此外,中医有“寒者温之”的原则,认为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猪腰等,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能够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非常适合冬季食用。二十四节气养生歌讲到:“三九温补食药疗,固肾养心羊肉尝”,冬日家中不妨煮些山药羊肉汤、羊肉羹、当归山鸡汤等,都是此时温补的佳品。
睡宜早,养精蓄锐
小寒时节,天气寒冷,草木凋零,动植物多处于冬眠状态来养精蓄锐,为来年的生长做准备。为了顺应冬藏,人们在起居上也应注意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的潜藏。正如《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天不妨“偷点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反之,则容易耗损阴精,伤及肾脏。
心宜平,节制喜怒
冬季白天短而夜间长,寒冷的天气、呼啸的北风、频发的雾霾,常会让人们的心情受到影响,引发失落、沮丧等情绪。因此,此节气中要注意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节制喜怒,多听音乐,参加娱乐活动,积极乐观地面对寒冷的天气变化。还要多晒太阳,静心等待寒冷过后的春色。
动宜慢,微汗即可
冬藏时节,万物蛰伏,人体也应顺应自然界特点而适当减少活动,以免扰动阳气。此时的锻炼要有节制,微微出汗就好。所谓“小寒慢跑跳踢毽,畅达乐观防肾寒”,建议大家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比如慢跑、踢毽子、打拳、散步等,起到舒展筋骨的目的即可,切不可追求大汗淋漓,导致阳气外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