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IP改编电影票房折戟 IP的巨轮说沉就沉(图)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02657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多部IP改编电影票房折戟 IP的巨轮说沉就沉(图)

2016-04-15 | 来源: 广州日报

  

    头评

  IP电影热,是时候该冷静冷静了

  影视IP持续火热,一时间,业内外到处都在说IP、找IP,仿佛只有热门IP才能保证电影票房。

  不可否认,IP电影确实创下不少票房佳话,但电影能否成功,IP效应不是唯一因素。《琅琊榜》的制片人侯鸿亮就曾坦言,很多人有种错误认识,就是在IP剧播出之后才总结IP剧很火,在播出前却没人这么想:“比如《琅琊榜》播出之后,很多朋友纷纷来找我,把点击率高、排名靠前的网络小说给我看,希望我能再做一部有轰动效应的IP剧。”本末倒置的想法让他哭笑不得。在他看来,创作者首先要知道自己要什么,这个“IP”和自己的诉求是否吻合,才是决定IP作品能否做好的最大因素。而且,只有编剧、导演、演员各岗位各专业部门都做好了,IP剧才有可能获得好的收视和效果。

  可惜的是,很多片方或创作者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他们以为,只要有好的群众基础,好好利用其知名度,就已经事半功倍。事实上,这是一种惰性思维——不好好拍片,只想囤积IP赚快钱,不愿埋头原创,而是到处寻找IP;不关注影片内容好不好,只关心卖不卖钱,从某种程度上都反映了时下电影圈缺乏创作力,只想走捷径的浮躁之风。

  其次,IP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也是一大问题,很多投资方不惜花大钱购买IP,但买完之后却没有好好开发,开发简单粗暴,胡编乱造,缺乏经营,白白浪费了其背后的价值,归根到底是抱着赚快钱的心态,忽略了一个品牌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

  相反看看同样拥有不少系列IP的好莱坞同行——迪斯尼、漫威等着名品牌,正是因为有着长达几十年的时间沉淀,用心经营,才让这些品牌至今仍闪闪发光。与这些在作品里创造出一套属于自己品牌价值观的IP电影相比,国内的IP电影差的不只是境界。

  当然,这些现象出现背后原因复杂,原创剧本缺乏机会,原创编剧薪酬不高,以及大环境对于原创内容的不够尊重,都是个中原因。总而言之,国产电影市场还有许多需要规范的地方,但电影IP热,是时候该冷静下了。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