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力:吉林省“鱼拓”第一人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027877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杜力:吉林省“鱼拓”第一人

2016-04-18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每一幅鱼拓画,都是原创作品,都是鱼的尺寸的真实记录,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鱼拓真正的魅力也就在于此。

调好颜色后均匀的涂抹在鱼的身体上1_副本.jpg

 杜力将调好的颜色均匀地涂抹在鱼的身体上  (郭全忻 摄)

来到吉林省宇隆中小企业孵化器基地,走进70平方米的工作室,长春市红高粱手工艺联盟会长、民间艺术家杜力又要准备拓鱼了。杜力,1959年生,吉林长春人,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从事外贸进出口工作多年后下岗,他自幼酷爱艺术,自学成才,尤其擅长易拉罐浮雕画和鱼拓画艺术。对于鱼拓画艺术的探索与实践他是吉林省第一人,而在这之前,吉林省的鱼拓市场可以说是空白。

结缘

每一幅鱼拓画,都是原创作品,都是鱼的尺寸的真实记录,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鱼拓真正的魅力也就在于此。2005年,杜力在图书馆查资料时,看到一本国外介绍鱼拓的书,感到非常震撼。杜力说:“这种震撼,注定了我与鱼拓结成艺术之缘。刚开始时,由于缺少经验,失败了很多次,也浪费了很多鱼和宣纸。拓印10幅甚至20幅也没有一幅成功的,先后有500多幅早期作品因拓印失败废掉了。后来,随着我的拓印技术逐渐成熟,拓印的成功率也提高了。”

鱼拓作品的最后一步就是“画龙点睛”_副本.jpg

鱼拓作品的最后一步就是“画龙点睛”(郭全忻  摄)

创作

抱着好奇的心记者跟着杜力来到市场,杜力说鱼拓画选鱼很关键,创作最多的时候一天得去买一条鱼。鱼拓用的鱼不一定要活鱼,但一定要选用新鲜的,鱼鳞、鱼鳍、鱼尾完整没有破损的。由于经常买鱼,与工作室附近的卖鱼摊的老板大都相识。他们都知道杜力用鱼做画,有好形状的鱼就给留着,价钱也给予优惠。

回到工作室,杜力开始做起准备工作,给鱼清洗粘液、吸水,宣纸裁剪,画笔和刷子的准备,鱼眼部位的遮挡等。做鱼拓画对墨汁、颜料都有很多要求和讲究,现在杜力还根据自己的鱼拓实践,自行配制了鱼拓颜料,这样更能适合鱼拓画的需要。首先用刷子把颜料均匀涂抹在鱼的身上,然后用宣纸去印鱼的身体,这样鱼就“拓印”在了纸上,在制作过程中,整个鱼形除了眼睛允许绘画以外,其他部分必须是拓印而成,不允许用笔再加工。平均下来一条鱼也就能做三四十次吧,剩下的他就只好把外面浸有颜料的部位剔除,剩余可食用的部分留起来,放在冰箱里。杜力说,自己家的冰箱现在堆满了鱼肉,一见到鱼肉全家都反胃。

“鱼乐”杜力鱼拓作品之 .jpg

鱼乐——杜力鱼拓作品之一(郭全忻 摄)

写诗

杜力以前从来没有写过诗,为了增加鱼拓画美感,杜力开始尝试创作赞美鲤鱼诗。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杜力先后创作了20多首鲤鱼诗。为了写诗,他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一首诗要经过十几次的修改,才能最后完成。他有时睡梦中,突然想到一个灵感,会立即起床开始创作。其中最得意的一首诗是《鲤鱼王》。“天降神物鲤鱼王,纵横江湖本领强,沉浮自在行千里,逐波踏浪呈吉祥。”

在创作过程中,杜力始终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即突破传统,开拓创新。为了尽快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在创作初期,杜力不看其他人的作品,因为参考他人作品,容易造成模仿,不易形成自己风格。虽然这样会耗费大量精力和材料,但正是在这种不断摸索尝试中,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手法与风格。

结语

采访临近结束,杜力对记者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现在老百姓不但对物质生活要求高了,对艺术文化需求也在逐步提高。作为吉林民间艺人,我会竭尽全力,为繁荣我省文化产业,丰富我省文化市场,促进鱼文化、休闲旅游文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吉林网   郭全忻文∕图)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