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世界读书日 在图书馆读书”活动举行 第11届文津奖揭晓
4月23日上午,国家图书馆联合全国图书馆共同开展“世界读书日 在图书馆读书”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现场揭晓了第11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名单,开启了国图公开课一周年特别活动。
在活动现场,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张永新、副司长陈彬斌,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等相关领导向获奖图书作者、出版社颁奖;向首都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等联合评审单位代表颁发证书并赠送获奖图书。
第11届文津图书奖共收到各方推荐书目1500余种,全国有68家图书馆担任联合评审单位。经过推荐、初评、终评等程序,共评选出获奖图书10种(含特别推荐图书1种),推荐图书57种。10种获奖图书包括:《老子绎读》(特别推荐)《“523”任务与青蒿素研发访谈录》《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失书记•得书记》《征程:从鱼到人的生命之旅》《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星际穿越》《爸爸的画》《这就是二十四节气》。2016年是国家图书馆原馆长、一代学术宗师、文津图书奖的发起人任继愈先生百年诞辰,同时也是任先生译注《老子》六十周年。“文津图书奖”评委会全体委员一致同意,将“文津图书奖”这份殊荣献给任继愈先生的《老子绎读》。
当天,国家图书馆在总馆北区举办了第11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及推荐图书展览,全国30余家联合评审单位当天在各地同步举办展览。现场活动同步通过国家图书馆官网、中国新闻网进行网络直播;全国15家省市图书馆也通过“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网络平台开展直播。
国图公开课一周年特别活动随后举行,正式推出了“文明的对话”栏目的第一期节目“中埃文化沙龙”。“文明的对话”栏目每期以某一国家或某个语言地区为主题,邀请中外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业人士和留学生就相关主题开展深入、具体的对话与交流,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为体现“一带一路”中的“互学互鉴”精神,“文明的对话”栏目首期主题国定为埃及,沙龙邀请了中埃两国大使和学者,从中埃古代文明入手,追溯了两个民族辉煌的文化历史和友好的交往历程。
当天,国图公开课一周年特别活动“文津图书奖读书分享会”同期举行,包括著者、绘者、译者齐聚国图,本届5种获奖图书的6位获奖作者与现场读者演讲交流,畅谈创作背后的故事。
据悉,国家图书馆为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逝世400周年,4月16日至5月8日,国家图书馆在总馆北区学津堂陆续推出6场戏剧讲座,细诉大师的作品与他们的艺术成就。
关于文津图书奖
文津图书奖设立于2004年,由国家图书馆发起、全国图书馆界共同参与的公益性图书评奖活动,开创了图书馆倡导读书、组织读书、服务读书的新形式。第11届文津图书奖评选范围包括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国内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少儿类的大众读物,侧重于能够传播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公众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普及类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