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最实在、最具体、最直接、最真实的体现。众多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构成我们国家记忆的最有力物证,也是我们的国家名片。”
2016年6月11日,我国将迎来自己的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按照惯例,今年国家文物局将继续在文化遗产日当天举办主场城市活动,主场城市设在河北承德——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所在地。除了文化遗产日承德主场城市活动,全国各地文物部门在文化遗产日都要举办一系列相关文化遗产日活动。那么,我们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盘点一下。
黄龙戏精彩剧照(资料图)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龙戏》
类别:传统戏剧
代表性传承人:赵贵君(国家级传承人)
黄龙戏是以东北皮影戏中流传于农安及其周边地区的“此地影”音乐为基调,以由“此地影”演化而来的民间小戏为基础形态,充分吸收和借鉴本地萨满乐舞、民间说唱、口头文学、民间小调等艺术手段而形成的地方戏曲剧种。因农安在辽、金时期称黄龙府,故称黄龙戏。黄龙戏代表剧目有《樊梨花》《魂系黄龙府》《鹰格夫人》《兀术与鹰格》《恩怨长山屯》《歪梨娘娘》等百余出,先后荣获国家文化部“文华奖”“梅花奖”“孔三传戏曲音乐金牌奖”和“布拉格国际舞台美术‘传统与现代结合’荣誉奖”等各种奖项三十余项。1985年,黄龙戏被收入《中国戏曲年鉴》。
东北大鼓表演(网络图片)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北大鼓》
保护单位:榆树市文化体育局
类别:曲艺
代表性传承人:王连科(省级传承人)
榆树“东城派”东北大鼓至今已传承五代,历时二百多年。“东城派”东北大鼓与奉派、西城、南城、下江并称为东北大鼓五大流派。“东城派”东北大鼓脍炙人口,深为东北各地群众所喜爱。第四代传人王连科弹唱双修、刚柔兼济,成为“东城派”东北大鼓代表性传承人。他的弟子宋丽光声音宏亮,鼓板恰当,是“东城派”第五代传人。王连科开办的榆树“聚贤书曲茶社”吸引八方来客,二十多年来,共接待观众达三十余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