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春红的编织作品《仙鹤》(资料图片)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贾春红编织》
类别:传统技艺
贾春红经过多年的挖掘研究,创立了关东钩绣艺术,作品清新高雅,造型优美,做工讲究,形神兼备,富有浓郁的关东民俗特点人称“关东钩绣姐妹花”,她们的作品体现了浓郁的民间民俗风情与时代精神。在各种展览中多次获奖,并得到了有关专家及各界人士的肯定好评,国内多家媒体给予报导《中国编织》杂志也曾刊登其作品,2007在中国“长春”第四届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获绝活表演优秀奖。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满族服饰技艺》
类别:传统技艺
满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作为满族的发祥地之一,吉林省以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和代代相传的朴素智慧,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满族服饰和丰富多彩的手工技艺。乌拉街镇、叶赫满族乡、伊通满族自治县、珲春市杨泡和三家子满族乡、有“萨满文化之乡”之称的九台市,都是探寻满族服饰传统手工技艺的研究基地。
满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为了长期适应寒冷气候而选择了保暖性较好的袍装作为日常服饰。在明朝中期满族吸收中原汉族的袄式服装,改进成具有其民族特色的“旗装”也称“旗袍”。“善骑射、喜耕种、好渔猎”的满族人凭借其勤劳、朴实的智慧使满族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手工艺特色。现在,在世界上旗袍已经成为中国女子服装的代表。
其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德惠大曲酿酒技艺》《杨麻子大饼》《满族石氏家族祭祖习俗》《满族石氏家族萨满神话》《鼎丰真糕点制作技艺》《瓜王沟种瓜习俗》《积德泉酿酒技艺》《赵氏煮炸鹿茸技法》《榆树钱酒酿造技艺》《榆树二人转》《魏氏膏药》《孟氏整骨》《满族语言文字》《满族杨氏家族祭祖习俗》《满族关氏家族祭祖习俗》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梁氏武医推拿技艺》《郭氏森林木艺》《张铁梅彩雕葫芦》《于英刀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