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元帅》:彰显信仰之美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108710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彭德怀元帅》:彰显信仰之美

2016-06-14 | 来源: 文汇报

一次灵魂洗礼的过程


2013年5月,我接受了创作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彭德怀元帅》的任务,当时心里确实很忐忑,尽管在此之前我写过不少主旋律红色题材的剧本,还因此获得过“飞天奖”优秀编剧奖,但彭德怀与我以往创作过的任何题材都不一样。

进入创作后,我主要把握了以下几点:一是在史料的剪裁上,始终坚持以写人为核心,做好加减法。我首先采用的是减法,把与彭德怀无关的或关系不大的事情减掉,然后使用加法,把能展现彭德怀业绩和品格的事件浓墨重彩地渲染。在剧中我写了彭德怀三次临危受命。第一次是他率领红五军上井冈山不久,何键亲率五路大军对井冈山进行大规模的进剿围攻,毛泽东把守山的任务交给了彭德怀;第二次是解放战争初期,胡宗南率25万大军气势汹汹地扑向延安,而当时陕北的部队加起来不过2万人,在敌我力量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彭德怀主动请缨,担起了组建西北野战军的重担;第三次是1950年10月,一架专机把正在筹谋西北三年规划的彭德怀接到了北京,8天后,彭德怀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10天后,他先于大部队进入变幻莫测的朝鲜战场,成为名副其实的入朝参战第一人……

一部剧好不好看,除了塑造主要人物,最重要的是编织人物关系。《彭德怀元帅》这部戏,由于它的特殊性,涉及到的大多是历史真实人物,所以,我们在创作时注重把高层叙事和底层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达到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在高层叙事中,我主要讲了彭德怀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黄公略、左权、习仲勋等人的故事。在底层叙事中,我在每个历史阶段都有选择地塑造一两个小人物,抗日时期的小石头;抗美援朝时期的刘燕、宋卫国;建国以后的警卫参谋景希珍等,正是这一个个真实生动的小人物,为这部厚重的历史正剧增添了生机、色彩和活力。

这部戏中还有一个突出的亮点,那就是彭老总的爱情。在很多人的眼中,彭德怀是一个粗线条的硬汉子,似乎不懂爱情。实际上,彭老总对爱情的忠贞感天动地。彭德怀一生有过两次婚姻,他的结发妻子刘坤模,平江起义前彭德怀把她送回老家,说好一旦安定下来就去接她,就是为了这样一个承诺,整整十年,彭德怀身边没有一个女人,令采访他的西方女记者惊叹不已。彭德怀与刘坤模再次相见是他从前线回延安开会,当他突然看到久别的妻子,兴奋得不知说什么好,但当他得知,刘坤模在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下,几次寻他未果,以为他牺牲了,无奈中只好另走了一家,并生下一个孩子时,彭德怀的心碎了,但他没有责怪刘坤模,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掏给刘坤模,直到后来,他依然把刘坤模视为妹妹一样对待。

彭德怀的第二任妻子是浦安修。浦安修出生于北平的一个书香世家,抗战时因向往革命而投奔延安,她的生活经历与彭德怀完全不同,但怀着崇敬英雄的心理,她嫁给了比她大20岁的彭德怀,在弥漫的战火硝烟中,特立独行的浦安修一直追随着彭德怀,他们相亲相爱地走过枪林弹雨而无怨无悔。在创作中,我以一个女作者的视角,让笔触穿透彭德怀那严肃的外表,伸入到他内心最柔软的部位,去展示他那鲜为人知而又热烈浪漫的爱情。

最后一点,就是剧本与现实的关照,彭德怀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已经走进了历史。我们今天写彭德怀,不仅仅是为了告慰老帅的在天之灵,更重要的是用彭德怀的人格魅力去感染今天的观众。针对现在很多青年人信仰缺失的现象,我着重写了彭德怀的忠诚;针对现在某些干部不作为的情况,我写了彭德怀的担当;针对老百姓深恶痛绝的腐败,我写了彭德怀的清廉……我相信,随着电视剧的播出,彭德怀一定会走进观众的心里,潜移默化地感染观众,打动观众,就像这部剧的主题歌所唱的:你走出那么远,还牵着我的心。(马继红,电视剧《彭德怀元帅》编剧)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