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们分批次地爱上咪蒙,一拨粉丝爱她耿直,敢说人话、说真话、说狠话,幽默风趣懂自嘲。“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斗狠的社会。”一位豆友写道。还有一拨人看她文字,“我真的彻底沦陷了,沦陷在你那耍流氓文字里”。豆瓣网上的“是那处”喜欢咪蒙,有朋友说这是在生活中被压抑太久,需要借咪蒙发泄,她解释说,“这个世界有谁是不压抑的呢,只是发泄的方式不同罢了。高雅一点的写诗歌,谈政治。咪蒙这样的就爆粗口吧。你总得允许一部分人先高雅起来,一部分人后高雅起来。”咪蒙的粉丝还有一拨是学生,咪蒙贴吧里有人统计过,“记得几年前刚来咪蒙吧的时候,大部分吧友都是在校大学生,有的刚毕业,有的即将毕业,有的刚刚开始,而几年后这些人全部毕业了,咪蒙吧又来了一些新鲜的吧友,如你所猜,他们还是一群学生。”有正在高中的读者发帖求救:“把咪蒙姐的文章里的句子引用到月考作文里扣不扣分啊?”
面对质疑:“我觉得整个人类文明是靠利己推动的”
当然,也有人在骂咪蒙,或者在质疑。有人质疑她的言语暴力,“大学还是中文系科班出身的人,即使如今的文章中只剩下‘人,low逼,渣男,操蛋,爆款,10万+’,年轻的时候,也是读着昆德拉卡夫卡安兰德度过心怀梦想的岁月。”“我还是很怀念写金圣叹的那个咪蒙的。”豆瓣的读者这样写。还有人对她那些痛骂背后的逻辑产生了质疑,“咪蒙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她并没有描绘出一个具象的怪物,而是名侦探柯南里的黑影人,让人鄙视、嘲笑、恐惧,谁都可以从身边找出几个人套上去,在咪蒙对他们的抨击中快意不已。”还有人,从朋友圈的一片痛快里,发现了咪蒙的利己主义,“用当下一句时髦的话来形容她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对下强调阶级与鸿沟,对上却充满敬畏。”
拿这些负面评语给咪蒙看,她没回避,“名利与争议是买一赠一的,你不能只要一样。”她可以见招拆招地把所有质疑给出自己的解释。说她抱持利己主义,她答:“有些人是因为超越功利不求回报而伟大,有人因为认真赚钱而伟大。伟大没有什么高下。我觉得整个人类文明是靠利己推动的。你看那些知识分子,他们真的是在利他吗?他在享受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成就感。我觉得不能单靠利己或者利他来评判一个人的高低。”说语言沦丧,不见《好疼的金圣叹》里的文采,她说,“有人翻我之前的文章,觉得我现在堕落,可是没有现在这些文章,你都不知道我是谁。”她说自己很喜欢刘瑜,能把艰涩的政治观点用大众写作的方式讲出来,因此,“我不觉得我自己堕落了。以前有一种天然的精英意识,觉得大众需要被启蒙,但今天我变成大众中的一员。以前说艺术院线、严肃文学,上来就摆出一副我不屑,不要和你对话的姿态,这不合理。”
公号的粉丝众多,也带来广告收入,但咪蒙说这不是她要的答案,在她看来,粉丝多是一种底气。她自己的梦想并非开公号当文字网红,“我想做属于自己的影视剧啊。”咪蒙说,自己从深圳辞职变成北漂青年的时候,就有编剧梦,“当时《圣人请卸妆》已经出版,我不想红,不在乎。因为什么都没有,所以被欺负,自己的剧本被随意地改。后来你发现,自己必须有话语权有知名度才能被看见。”她说今天不一样了,“可能会稍微有一点依仗了。在摄制组的工作人员,或者投资人知道我是一个有专业能力的人,因为会忌惮我写文章可能对他有影响,也报以同样的专业。”而自媒体的热度和编剧上的专业度,注定是不一样的,咪蒙知道这点,“你必须有知名度,才会被这个世界看见。但是我的终极目标不是被看见,而是看见这个世界。这是我的梦想。”她补了一句,“我不想谈梦想,谈泛滥了,现在梦想后面必须跟着‘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