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跑步小说家之路是怎样起步的?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181789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村上春树:跑步小说家之路是怎样起步的?

2016-08-04 | 来源: 文汇报

自认并非才华横溢的小说家

天生才华横溢的小说家,不管怎样都能自由自在写出小说来。就仿佛泉水从泉眼中汩汩涌出一般,文章自然喷涌而出,无须付出太多努力。这种人偶尔也有。遗憾的是,村上春树说自己并非这种类型。如果不手执钢凿孜孜不倦地凿开磐石,钻出深深的孔穴,就无法抵及创作的水源。

不过,刚刚成为专业小说家那会儿,村上春树首先面对的问题,却是如何保持身体健康。他多次提到自己是那种不予过问便要长肉的体质。年轻时,由于每日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体重才控制在稳定状态。自打开始了从早到晚伏案写作的生活,体力逐渐下降,体重则直线上升。

写作需要高度集中精力,不知不觉间,村上抽烟越抽越凶。有时一天要抽60支香烟,手指熏成了黄色,浑身上下都发散出浓浓的烟味。这怎么说都对身体不好。既然打算作为小说家度过今后的漫长人生,就必须找到一个既能维持体力,又可将体重保持得恰到好处的方法。于是,他在写完 《寻羊冒险记》 后,正式开始每天跑步锻炼。

这种对点滴生活习惯的坚持还体现在他的文学翻译生涯的开始。从小学到大学,村上的成绩虽不致羞于拿出手,但是因成绩优秀而受到表扬,或者某门功课考了第一之类的荣耀,却是从未有过。除了极少的例外,学校强制学习的东西,基本都激不起他的兴趣。在成了所谓的“社会人”之后,特别是开始写作之后,他方才明白,对感兴趣的领域和相关的事物,借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追求,才能极其高效地掌握这门知识和技术。比如说翻译,便是在这么一种无师自通的,一点一滴的状态下学习并坚持了下来。

正是因为翻译西方现代作家的作品,村上的阅读和写作呈现出了一种与日本传统文学截然不同的面目。成为职业小说家后,让人觉得最高兴的事,是可以早睡早起。他说,以前在开店时代,上床就寝时已然是黎明时分。12点打烊,然后整理、清扫、算账记账,为了缓解兴奋还得聊聊天,喝点儿酒。如此一来二往,马上就到了凌晨3点,将近黎明了。常常是坐在厨房餐桌前独自写着稿子,东方的天空渐渐白将起来。于是乎,一觉醒来睁开眼睛,太阳早已高高悬在中天。写作则帮助他过上了更为“正常”而健康的起居生活。

坚持跑步这件事,令到村上春树思考什么才是公平。公平,在他看来恐怕得以长远的眼光视之。而这样的观点或许也适用于小说家的职业。“天生才华横溢的小说家,不管怎样都能自由自在写出小说来。就仿佛泉水从泉眼中汩汩涌出一般,文章自然喷涌而出,无须付出太多努力。这种人偶尔也有。遗憾的是,我并非这种类型。如果不手执钢凿孜孜不倦地凿开磐石,钻出深深的孔穴,就无法抵及创作的水源。我打算写一部新作品,就必得重新一一凿出深深的孔穴来。长年累月地坚持这种生活,久而久之,就技术或体力而言,我都能相当高效地找寻到新的水源,在坚固的磐石上凿穴钻孔;感觉水源变匮乏时,也能果决地移往下一个去。”

人生基本是不公平的。说起每天都坚持跑步,总有人对村上春树表示钦佩:“真是个意志坚强的人啊!”得到表扬,他固然欢喜。然而,他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人生并非只凭意志坚强就可以无所不能。他甚至觉得自己每天坚持跑步与意志的强弱,并没有太大的关联。“我能够坚持跑步20年,恐怕是因为跑步合乎我的性情,至少不觉得那么痛苦。人生来如此:喜欢的事儿自然可以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儿怎么也坚持不了。所以,我从来没有向周遭的人推荐跑步。马拉松并非万人咸宜的运动,就好比小说家并非万人咸宜的职业。我也不是经人推荐才成为小说家的”,这是真理。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