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22208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张爱玲: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2016-09-08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张爱玲.jpg

       成名

  1931年秋张爱玲就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次年校刊刊载她写的短篇小说处女作《不幸的她》。1937年夏天,毕业于圣玛利亚女校,母亲第二次出国归来,张爱玲因躲避日寇炮火到母亲家住,遭父亲毒打。1938年,旧历年的前一天,逃出父亲家,从此与父亲家告别。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专攻文学。在那里她一直名列前茅,无奈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毕业前夕香港沦陷了。关于她的一切文件纪录尽数被烧毁。未毕业即回上海,因为经济关系,她以唯一的生存工具——写作,来渡过难关。她给英文《泰晤士报》写剧评、影评,结识周瘦鹃、柯灵、苏青、胡兰成等。

  在当时的上海,张爱玲不仅是个有名的才女,更是著名的时尚中人。她穿的衣服都由自己亲手设计,或由好友炎樱设计,这些服装在当时无论是样式还是颜色都显得很大胆,这也成为了当时上海报纸和圈内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张爱玲的性格存在着一些致命的弱点,享乐、孤傲、任性、对生活悲观……她虽然家常熟捻,人情练达,但生活中却始终与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这一切似乎都在预示着她后半生的凄凉结局。

  1944年《万象》月刊连载了她的长篇小说《连环套》;《杂志》月刊刊载了她的《必也正名乎》《红玫瑰与白玫瑰》《殷宝滟送花楼会》《论写作》《有女同车》等作品;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传奇》由上海杂志社出版发行;1945年:《杂志》月刊连载《创世纪》《姑姑语录》《留情》《吉利》《浪子与善女人》等;《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 ;1947年:《大家》月刊刊载《华丽缘》《多少恨》;《传奇》(增订本)由上海山河图书公司出版;与电影导演桑弧合作从事影剧活动,写出三部电影剧本《太太万岁》《不了情》《哀乐中年》;1948年以梁京为笔名在上海《亦报》连载《十八春》(后改名“半生缘”);1949年上海解放后,以梁京笔名在上海《亦报》上发表小说;1950年七月参加上海第一届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

      五十年代初她辗转经香港至美国,在此期间曾经创作小说《秧歌》与《赤地之恋》,她还为香港电懋电影公司编写《南北一家亲》等六个剧本,之后也曾从事翻译与考证工作。张爱玲发表在由周瘦鹃先生主持的《紫罗兰》杂志上的《第一炉香》和《第二炉香》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向上海文坛宣布了一颗夺目新星的来临的重磅炸弹;继之而来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金锁记》等等更奠下她在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的地位。她被认定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女作家的时刻,她的才情不仅在国内人尽皆知,而且更享誉国际。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