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与赖雅(资料图片)
赖雅
风流倜傥的胡兰成,以滥情埋葬了张爱玲的第一次婚姻之后,时隔多年,张爱玲才遇到她最后的爱情归宿——赖雅。
赖雅一生以才华横溢而著名,但他的文学成就并没有达到他可能达到的高度。他的剧作《以色列城堡》(Castle Israd)、长篇小说《我听到他们歌唱》(I heard them sing)都是很出色的作品。但他一生兴趣太广泛,又热心交友,生性好动,不太专注,创作盛年时期又在为好莱坞写一些迎合观众的剧本,再加上中年以后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因此妨碍了他才能的进一步发挥。1943年赖雅不幸摔断了腿,还轻度中风,此后中风的毛病时有发作,1954年他又一次中风住院。1955年,他申请到去麦克道威尔文艺营写作的机会,他没想到,在一年后的寒冷的冬季,他与一个来自中国的年轻的女作家相遇了,并相伴相随了十来年。
3月13日,他们第一次相遇。第二天,有了几分钟的小叙。赖雅了解到这个东方女子来美国的经历,并在当天的日记中称赞起Ms Eileen Zhang的庄重大方、和蔼可亲的东方美德。张爱玲和赖雅则常常在餐桌旁、走道上对谈。到3月底,已开始互相到对方的工作室做客。4月1日,他俩并肩在大厅享受复活节正餐。又过了几天,张爱玲的小说《秧歌》已摆在了赖雅的书桌上,赖雅对之欣赏不已。他还对《粉泪》的结构提出过建议。这时他们开始了单独的来往,关于中国政治、中国书法、共产主义运动等话题均有交谈。彼此的好感已日益增加。及至5月12日,赖雅的日记中有了这样的记载:
Went to the shack and shacked up.司马新的中译为:“去房中有同房之好”。(见《张爱玲在美国》第77页)
这一对不同国籍的老少作家恋爱了。这一年赖雅65岁,张爱玲36岁。
关于两人的感情及婚姻,亲访过赖雅的女儿霏丝、查阅过赖雅日记的传记作家司马新的看法是:张爱玲虽然结过一次婚,而且这时也不是一个羞答答的少女,但是,她始终是一个矜持的女人,因此人们不免会感到惊诧,为什么这一次的罗曼史会发展得如此之快。其实张爱玲已意识到自己既寂寞又像是片无根之萍,尽管已搬到彼得堡来住了,但是这种居无定处、事无定职的漂泊感却依旧如故……她对自己朦胧的未来心中无数,而且感到焦虑。面临多方面的窘迫,她选择了赖雅作依靠。赖雅是个热情而又关心人的男人,对她的工作有兴趣,对她的幸福也很关怀,这样生活的挣扎促使张爱玲挑中了赖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