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隆:现在仍需英雄主义情结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233881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再奏《长征交响曲》

余隆:现在仍需英雄主义情结

2016-09-29 | 来源: 青年报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著名的《长征交响曲》则再现上海。明天,上海交响乐团新乐季开幕,指挥家余隆将联袂本季驻团艺术家廖昌永,上演一场激荡着红色基因及革命情怀的音乐会,压轴曲目就是他外祖父、中国近现代音乐泰斗丁善德先生所著的这部作品。“它是一个时代的经典,影响深远,直到如今,它依然引领和鼓励着青年音乐家创作更好的音乐作品,去带领时代向上。”余隆昨天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高度评价作品的意义。

  1958年春,陈毅市长号召广大上海音乐工作者进行革命历史题材交响乐的创作,获得了作曲家们的热烈响应。47岁的丁善德积极响应号召,每天浸润在各类唱片和作品中,他发现以战争、革命为创作题材的交响曲不在少数。柴可夫斯基在俄法战争胜利时曾写下《1812序曲》;贝多芬以“自由”为主题,创作了《英雄交响曲》。丁善德认为,自己也一定能以“长征”为主题写出内涵丰富、旋律激昂的交响曲,向更多人展现中国红军的英雄气概。

  根据交响乐形式的特点,丁善德选取了长征途中最典型的也是最适合用音乐来表现的5个场景,吸收了各地的民歌民谣素材,以丰富多彩的音乐表现手法,完成了《长征交响曲》的五个乐章,分别为《踏上征途》、《红军是各族人民的亲人》、《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以及《胜利会师》。从开始酝酿到在谱纸上写完最后一个音符,前后花了三年多时间。

  “这部作品当年的首演就是上海交响乐团,由老团长黄贻钧先生指挥,如今我重新来演绎这部作品,可以说有着特殊意义。一来是回顾长征,重塑对于这段史诗的敬畏感,这也是我们现在社会所薄弱的地方,其实长征精神很值得我们去讴歌,让年轻一辈心中树起英雄主义情结。二来是对老一辈音乐家的致敬和追忆,也是中国音乐、尤其是上交的薪火相传。”余隆在逐章剖析了五大乐章后,也谈及选择此曲的意义,“其实这部作品感人的地方,正是那个时代最宝贵的东西,英雄主义情结,如今,在这个时代是否就不需要了?其实不然,社会需要英雄,年轻一代应该有着自己理想的追求,有着自己的人格魅力。”

  他还回忆了外祖父对自己的影响:“外公在我眼里是一个特别慈祥的长者,他的内心非常坚定。那个时代的人信念都很坚定,但他们又特别简单。此外,他的宽容、包容对我影响很大。现在世界很复杂,必须具备一颗宽容和包容的心,才能把事情做好。这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其实是一个道理。”

  这是余隆第三次演绎该作品,放在了下半场压轴,而开幕音乐会的上半场,吕其明《红旗颂》、柴可夫斯基《我无限爱你》及田丰作曲、邹野改编的《沁园春·雪》由廖昌永逐一唱响,体现整场音乐会的英雄主题。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