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仨作家聚首
能否再现美国文学荣耀
菲利普·罗斯封笔4年
国际大奖就缺诺贝尔文学奖了
2次美国国家图书奖,2次普利策小说奖,布克国际文学奖终身成就奖…这是菲利普·罗斯的获奖项目名单。它几乎包括了一个作家所能想到的所有,只缺诺奖。不过相对榜上常客的若有所失和热心。作家本人似乎更喜欢静心阅读自己以往创作过的作品,所以就在媒体和读者还在对着赔率表热心猜测的时候,罗斯本人则在4年前宣布封笔。
“现在,我不想继续写作了。我把一生都献给了小说——读小说、写小说、教小说。我已经将自己拥有的天赋发挥到了极致。”
此前已经有舆论认为,罗斯是为数不多在世的不需要诺奖来评价的作家。哪有怎样呢?这并妨碍这位美国作家在今年赔率榜上的热度。
那么,今年瑞典文学院能否让罗斯的奖项上实现大满贯呢,还真不好说。
“女福克纳”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擅长揭露美国社会暴力行径和罪恶现象
有“女福克纳”之誉的欧茨,作品以“哥特现实主义”见长,善于以心理分析、意识流等手法渲染出奇诡隐秘的文学图景,其作品在整体上构成了一幅当代美国社会的全景图,不仅生动地反映了美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现实生活,特别是中下层阶级和劳动阶层的生活状态,而且触及到美国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其暗黑系作品,如《僵尸》、《被诅咒的》《梦魇故事集》等,也于去年新晋被译介到大陆。从她的作品中,你能从暗黑中读出浓浓的社会关怀,一窥美国社会的面貌。
欧茨被认为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美国小说家之一,也是多届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虽然根据诺奖颁奖规律,今年女作家再次获奖的几率几乎为零,但这并影响她在世界文坛上的影响。
“接地气“的德里罗
代表着美国文学的最高水准
美国作家唐·德里罗在博彩公司给出的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上名次上升。跟罗斯、欧茨一样,德里罗也是美国国家图书奖的获得者,他的作品被视为“代表美国文学最高水准”。
德里罗出生于纽约的一个意大利移民家庭。父亲9岁从意大利来到美国,后来在美国的一家保险公司工作,在德里罗的幼年记忆里,父亲的办公室宽敞、明亮、巨大,父亲的工作也为一家人的稳定生活提供了保障。
为了打发在游乐场兼职时的无聊时间,德里罗开始接触文学,他阅读威廉·福克纳、詹姆斯·乔伊斯、赫尔曼·麦尔维尔等著名作家的著名作品,再后来,大学毕业的德里罗成为一名广告人,在一家国际著名的广告公司担任撰稿人,深受纽约包括先锋艺术在内的各种艺术种类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德里罗的很多作品都有对媒介与消费关系的刻画,在他的笔下,大众文化产品实际也是一种消费产品,附加着人的欲望,而媒介则在这种关系中发挥了催化剂的作用。比如在他上个世纪80年代的作品《白噪音》中,主人公不可或缺的两项生活内容是看电视和购物,而在另一部作品《地下世界》中,主人公的记忆里,“电视总会开着”。相对于提安哥作品的沉重,阅读唐·德里罗的作品时,不少读者会感觉相对轻松,不仅是因为他笔下的故事不是关于民族的苦难,更重要的是,他所描绘的那个商业社会让我们感到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