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读3.
他的文学已经过时?
李静:怎样评价他的文学写作?撇开意识形态因素,以世界文学的眼光看,从语言、文体、精神能量等几个方面看,它们的成就分别如何?它们的文学价值是否像人们说的那样,已经过时了?
高远东:作为文学家,鲁迅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从小说论,鲁迅是可与莫泊桑、契诃夫并肩、仅凭短篇小说就位列世界文学大家的人;从散文论,其思想文字和趣味散发的魅力至今无人能超越,稳坐现代散文第一把交椅吧;从所产生的影响论,无论深度、广度还是高度,鲁迅的文学所达到的人性、精神和生活的深度在现代作家中很难得。最重要的是,鲁迅的文学代表了和欧洲文学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一种现代性,我把它叫做第三世界的现代性,一种独立的、怀疑的、反抗的、自主而非屈从的现代性。既深刻表现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民族生活,又独创新的现代文学形式。很牛!另外,鲁迅作为作家是大于他的作品的总和的,理解和认识他,还要看他和中国社会、和中国思想文化、和传统和现代转换的近代史、和中国现代革命的关系及其独特贡献。
李静:您曾撰文《鲁迅的暗功夫》,能否简要地说说,他有哪些“暗功夫”?
孙郁:鲁迅的暗功夫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对于古籍整理,对于音韵训诂学有深的理解。他对于古小说文献的钩沉,填补了学术空白,而对于嵇康集的整理,看出其考据、辑校的功力。他对于新兴的考古学很有兴趣,自己收藏了一些日文与德文的考古报告。从金石之趣,到对于考古学的认识,鲁迅收获的思想甚多。一是拓展了审美的精神,强化了对汉唐气魄的认识。二是增强了改造旧文化心理的紧迫感,以为新的知识和新的思想,对于国人是重要的存在。历史在演进中,遗失了许多宝贵的精神,另一方面,也颠倒了对于事物的认识。新文化人的任务,是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并为未来开启一条健康之路。新的生活,来自于对于旧的遗存的清理、挖掘、利用,倘能够古今会通,择其优者而用之,弃其劣者而行之,那么不仅复兴旧绪可期,创造合理的人间环境,也非梦想吧。鲁迅对于历史学与艺术学的贡献,的确是让人叹之又叹的。这些,都隐含在其词语的背后,不易被看见,但却支撑着其思想的大厦。
另一方面,鲁迅的小说、杂文文本的背后,有时候有个浅文本,那个文本或是他翻译过的外国小说,或是古代笔记。比如他的小说《起死》描写庄子,批判性的意味很浓,其实那文本有尼采的影子,也是对卢那察尔斯基文本的一种戏仿,背后是深深的俄国诗学余影。但从表面看,我们发现不了那些浅文本,但这文本给作品带来了深度,文本后的丰富性出来了。
相关阅读
鲁迅传统拥有巨大的政治可能性,但常常是反非人道政治的政治。对于这种政治化的表述,草根左翼和学院派知识分子都有过相当精当的描述。这些已经构成了一个新的传统。鲁迅研究的生命力可能恰在这个传统里,这些年间青年一代对于鲁迅遗产奇妙的对接,似乎证明了郁达夫当年对于鲁迅的判断,热爱自己传统中的伟大的存在的人们,是远离奴隶之路的有希望的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