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吉狄马加的诗深刻而广阔
22日下午,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由成都电视台主持人任韵陶担纲主持的2016首届成都国际音乐诗歌季之“吉狄马加诗歌朗诵会”,在《诗歌的起源》这首铿锵有力的诗歌中拉开序幕,台下的听众包括阿来、梁平、张新泉、龚学敏、牛放、伍立杨、李自国、刘红立、雨田、李永才、尚仲敏、向以鲜、蒲小林、陶春、杨献平等多位著名作家诗人。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吉狄马加也来到现场,带领读者一起乘着太阳神鸟的翅膀,踏上一段难忘的诗歌之旅。
我们的脚步能不能慢下来,风景能不能看得更仔细?
现场诗人、读者先后聆听了《因为我曾梦想》《致叶夫图申科》《诗人的结局》《致酒》《口弦》《母亲们的手》等16首吉狄马加的经典诗歌作品。
吉狄马加提到,希望诗歌能和社会生活、历史进程发生关系。他说,严格意义上,诗人社会性写作,对重大事件都必须要有判断,“比如《流亡者——写给诗人阿多尼斯和他流离失所的人民》这首诗,大家都知道叙利亚难民危机,而阿多尼斯是我多年朋友,他说,叙利亚的问题不只是表面上的问题。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对这个事情就有责任。所以这首诗是超越了边界,超越了国度,超越了种族。”
活动结束,吉狄马加将读者献给他的鲜花撒向了观众,感谢生活中有了诗歌,感谢大家跟他一起回顾创作之路。吉狄马加说,一个社会缺失了诗歌,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过程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脚步能不能慢下来?我的眼睛看待风景能不能看得更仔细?看到露珠的闪动,鸟的飞翔,水面上的浪花。我们在坐在这里,并不是我的诗歌写得多么好,而是你们热爱诗歌。”这一番话引来现场掌声雷鸣。
从吉狄马加的诗中读到思想的成熟,眼界的开阔
著名作家阿来也是一名诗人,阿来说,他尤为喜欢吉狄马加早期的诗歌,现在依然记得那些作品,后来几十年他依然读吉狄马加,吉狄马加的诗歌不断变得深刻而广阔,他读到思想的成熟,眼界的开阔。
阿来听完整场诗会。他说,吉狄马加的《彝人谈火》等诗作,让读者知道他的诗歌植根于彝族文化。而《流亡者》又让我们知道,他诗歌的写作路越写越宽。他关注社会和现实,正如他自己说诗歌要和历史进程有关系。这也是如今很多诗人意识不到的问题。
阿来表示自己特别喜欢吉狄马加在青海工作期间灵感创作出的《我,雪豹……》,这不仅仅是讲述动物和环保,是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乃至未来前景预言性的诗意的表达,他的诗歌可以引发更多深层次的思考。记者记者 彭志强 陈谋 摄影记者 张建
吉狄马加诗选
因为我曾梦想
——我的新年贺辞
让我们在期待明天的时候,
再看一眼渐渐远去的昨天吧;
因为我曾目睹--时间的面具,
怎样消失在宇宙无限的夜色之中。
而那些生命里最温暖的记忆,
却永远地埋葬在了昨天的某一个瞬间!
让我们在回望昨天的时候,
别忘了想象就要来临的明天吧;
因为我曾梦想——人类伟大的思想,
要比生命和死亡的永恒更为久长。
或许不要忧虑未来的日子是否充满了阴霾,
相信明天吧,因为所有的奇迹都可能出现!
如果我死了
如果我死了
把我送回有着群山的故土
再把我交给火焰
就象我的祖先一样
在火焰之上:
天空不是虚无的存在
那里有勇士的铠甲,透明的宝剑
鸟儿的马鞍,母语的盐
重返大地的种籽,比豹更多的天石
还能听见,风吹动
荞麦发出的簌簌的声音
振翅的太阳,穿过时间的阶梯
悬崖上的蜂巢,涌出神的甜蜜
谷粒的河流,星辰隐没于微小的核心
在火焰之上:
我的灵魂,将开始远行
对于我,只有在那里——
死亡才是崭新的开始,灰烬还会燃烧
在那永恒的黄昏弥漫的路上
我的影子,一刻也不会停留
正朝着先辈们走过的路
继续往前走,那条路是白色的
而我的名字,还没有等到光明全部涌入
就已经披上了黄金的颜色:闪着光!
致酒
从不因悲愁而饮酒
那样的酒——
会让火焰与伤口
爬上死亡的楼梯
用酒来为心灵解忧
无色的桌布上
只会有更多的泪痕
我从来就只为欢聚
或许,还有倾诉
才去把杯盏握住
我从不一个人的时候
去品尝醉人的香醇
独有那真正的饮者
能理解什么是分享
我曾看见过牛皮的碗
旋转过众人的双手
既为活人也为死者
没有酒,这个世界
就不会有诗歌和箴言
黑暗与光明将更远
我相信,酒的能力
可消弥时间的距离
能忘掉反面的影子
但也惟有它,我们
最终才能沉落于无限
在浩瀚的天宇里
如同一粒失重的巨石
在把倒立的铁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