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精神”的历史考释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26378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闯关东精神”的历史考释

2016-11-18 | 来源: 江城日报

  反抗侵略,勇于牺牲的精神

  近代东北历史是一部内忧深重、外患频仍、饱受压迫欺凌的历史,也是英勇的东北人民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历史。已经与这块土地血肉相连的广大移民,与当地各民族人民同仇敌忾,不畏强敌,奋起反抗,展现了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

  光绪二十年(1894年),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广大移民勇敢地投入了战斗。如光绪二十一年,桦甸夹皮沟年仅25岁的韩登举奉朝廷之命,代替年迈祖父出征,率领500多名乡勇,自备兵饷和军械,奔赴辽南抗击侵华日军。韩登举任管带,率部初到海城前线,与日军激战15天,毙敌500余人。征战甘泉堡,毙敌数名, 夺倭马两匹,击溃敌兵。在收复海城的5次战斗中,率部“破三卡”,两次“直抵海城”。在辽阳战斗中,拒敌于鞍山以南“海界”等地。因此,“韩边外”之名,为倭所畏。韩登举率部转战千里,屡建战功,也付出了惨重代价,班师吉林时仅存数十人,深为百姓所敬重。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沙俄开始侵占东北。原籍山东、为生活所迫、迁往海龙五家堡子的移民刘永和,又名“刘弹子”,组织了抗战忠义军,曾率部积极协助珲春副都统英联抗击俄军,此后又率部经敦化转战到吉林西南的磨盘山一带,并沿途吸收了一批被击溃的清军散兵和团勇,成为一支装备齐全,并有精良骑兵千余的队伍。唐殿荣是山东黄县人,早年闯关东到三姓、宁古塔伐木。因目睹沙俄侵略罪行,决心组织抗俄武装进行反抗,唐在蜜蜂山(今黑龙江密山县)一带采金时,就招集三万多淘金工人,按等级编制组织生产,事业有了很大发展。蜜蜂山靠近中俄边界,俄军经常过境侵扰。唐殿荣对入侵者严惩,保卫了边境安全和百姓安居生活,后来唐殿荣被吉林将军长顺收编为镇东军,在协助宁古塔都统保卫宁古塔的四十多天中英勇善战,为抗俄斗争做出了积极贡献。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的疯狂进攻和残酷统治,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东北人民纷纷组织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统治。“闯关东”的广大移民成为东北人民抗日的重要力量,他们中涌现出一大批抗日名将。傅殿臣,山东省金乡县人,幼年随父迁徙到磐石县烟筒山,1926年拉起一支绿林队伍,报号“殿臣”。“九·一八”事变后,他率绿林队伍举旗抗日后被日伪杀害。王德林,山东济南县人,20岁“闯关东”到吉林垦荒种田,后来“拉杆子”成为一支绿林武装的首领。“九·一八”事变后,王德林宣布成立东北国民抗日救国第一路军,自任司令,率部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1932年,与抗日联军合作,任救国军总司令,后病逝。柴世荣,山东胶县人,幼年闯关东在和龙县做苦工,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任抗联第五军军长,1943年在执行任务时牺牲。夏云杰,山东沂水人,1926年闯关东到黑龙江汤原县垦种,1932年参加抗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军长,同年因遭敌袭击而重伤牺牲。王德泰,山东莱州人,顺治八年,其闯关东迁到盖县。“九·一八”事变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东北抗联成立第一路军,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王德泰任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同年,在指挥战斗中牺牲。祁致中,山东曹县人,1931年随乡亲“闯关东”到桦川县做金工,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任抗联十一军军长,1939年在战斗中牺牲。

  闯关东精神产生于闯关东的历史过程中。闯关东是一个近300年的大规模人口迁徙的历史,在天灾人祸的逼迫下,无数的饥民来到关东这块肥沃而荒芜的土地上艰难谋生,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据此,笔者理解的闯关东最主要的精神内涵:敢于和磨难进行抗争,敢于与人生命运进行抗争的精神;热爱生活,追求生命精彩,努力实现人生理想的精神;敢于为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勇于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无畏于牺牲生命,百折不挠地与外国侵略者英勇斗争,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舍身救国的精神。闯关东精神实际上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精神浓缩,也是民族兴盛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传世珍宝。闯关东精神不仅在历史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当代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建设小康社会、维护国家主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征程中都需要我们继续弘扬闯关东精神,并将这种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这就是闯关东精神伟大的人文价值所在。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