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再现中国古典家具的风采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291581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海昏侯墓再现中国古典家具的风采

2016-12-26 | 来源: 光明网

  屏风有很多形制。唐宋以后,出现了围屏、折屏(也叫隔扇)、挂屏、插屏、砚屏、枕屏等等。围屏与床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架子床。故宫太和殿中有一件金漆大屏风,共有七扇,长度达到5•25米,正中高约4•25米,号称故宫中最大的家具。这就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屏风始终占据着古典家具的至尊地位。

  六、榻之奇——卧榻之下惊现黄金

  海昏侯墓中的主椁室由一道木墙分割为东室和西室,中间相通,完全是按照墓主人生前“东寝西堂”的居室格局建造起来的。东室为寝,类似卧室,是睡觉和休息的地方;西室为堂,类似客厅,是会客和读书的地方。据考古人员介绍,在海昏侯墓的东室中,南面有一张榻;而在西室中,靠北也摆放着一张榻。这两张榻是墓中体形最大的家具,也是墓主人生前使用过的家具。据说海昏侯刘贺晚年体弱多病,经常半躺半卧在榻上。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榻出现于汉代后期,也就是东汉以后。而海昏侯墓出土的这两张榻,将改写中国古典家具的历史,把榻的出现推进到西汉中期。榻既是坐具,又是卧具,与床很像,但比床小,四周没有围栏。《说文解字》:“榻,床也。”注释云:“榻即是床,长窄而低的坐卧用具”。《后汉书》:“……特设一榻,去则悬之。”说明那时的榻日常是悬挂在墙上,来了客人或睡觉时再拿下来,所以后来引申出“下榻”之说。“扫榻以待”,就是扫除榻上的灰尘,等待客人到来。

  汉代的榻并不高,也是低矮的家具。刘熙《释名•释床帐》说:“长狭而卑日榻,言其想然近地也,小者独坐,主人无二,独所坐也。”意思是说,榻相对狭小、低矮,只能一个人独坐。所以有“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酣睡”之说。根据榻制作的材质,可以分为竹榻、石榻、木榻。一直到唐代,榻才逐渐变高,并且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出现了两面或三面有围栏的样式,后来演变成为美人榻、贵妃榻、罗汉床、弥勒床等。另一个方向是向宽发展,与早期的床合而为一,演变成后来的木床,包括拔步床、架子床、片子床。

  由于榻比较窄也比较矮,所以四个腿支起的空间有限。但令人拍案称奇的是,海昏侯墓出土的大量黄金,包括马蹄金、麟趾金、金饼,竟然隐藏在低矮的卧榻之下!仅主椁室西室的榻下,就发掘出三个装有黄金的漆盒。经清点,一盒马蹄金和麟趾金共25枚,两盒金饼共187枚,它们都整齐地码放在漆盒中(图24)。

海昏侯墓再现中国古典家具的风采

图24

  再加上东室主棺椁内的马蹄金、麟趾金、金板,特别是包金丝缕琉璃席下压着的100枚金饼,总计达478件,重约230斤!这就形象地勾画出刘贺这个没落贵族的心态:只有把象征天下财富的黄金全部放在自己的身下,才坐着安心,躺着放心,睡着舒心,即使死后也要带入天堂,继续享受着挥金如土、荣华富贵的生活。

  2016年12月26日

  本文摘自王金中著《 管窥汉代文明之光——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探析》

  本文参考资料:《史记》、《汉书》、《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孙机)》、《从历史中醒来(孙机)》、《鉴宝心得(史树青)》、《中国衣食住行(许嘉璐)》、《秦汉名物丛考(王子今)》、《马未都说收藏》、《汉代器物文化拾英》、《考古2016•7》;《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展板说明、近期报刊有关新闻报道。

  图片来源:《五色炫曜》展览、首都博物馆网站。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