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翻译女神”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352170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这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翻译女神”

2017-03-09 08:55 | 来源: 中国日报

      女神们的两会翻译金句

  从玩转古典诗词的张璐,到气质高冷才华四溢的张京,再到“小清新”姚梦瑶、“御姐范”钱歆艺、沉着冷静的孙娟,她们用自己的才华征服了亿万观众。

  再来欣赏一下她们精彩的两会翻译金句↓↓

  老有所养不会、也绝不能是一句空话。

  To ensure that the elderly will be provided for, cannot and will not be an empty promise.

  穿鞋要合脚,施政也要利民惠民。

  Shoes must suit the feet, our administration must meet people’s needs and deliver well benefits.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One needs to take history as mirror and at the same time look to the future.

  居安思危,处变不惊。

  We must be prepared for the potential adversity and handle the changing situation in a calm fashion.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Talking and talk is not as good as working and work.

  她们的魔鬼训练你知道吗?

  韩联社驻京记者就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我们外国记者都会中文,但有时候还是要再听一遍翻译作为参考,以免出错。” 两会翻译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然而,外交部翻译是怎样炼成的呢?

  1  严格筛选

  外交部挑选翻译人员要经过严格的初试和复试:初试一般通过公务员考试排名,或是去专业院校进行笔试。

  这位工作人员说:“入部考试中的英语水平测试相当难,通过笔试后还必须参加英语面试,其中成绩排在最前面的10至15名,才有可能进入翻译室参加下一阶段的‘观察培训’。”

  “观察培训”实质上就是“淘汰式培训”。

  首先是强化训练,由翻译室的几位前辈每天陪学员做大量的听力、口译和笔译练习。“培训的强度很大,所用的教材时效性很强,基本上都是当天的新闻和评论,或近期的热点话题。”

  外交部还会邀请一些专家来授课,同时全面考察学员的组织纪律性、外语基本功、翻译潜质、领悟力、语言表达习惯、声音状态、刻苦精神,以及是否具有承受高强度工作压力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通过初试的人,只有不到4%被最终录用”。

  2  魔鬼训练

  张璐介绍自己在外交部的工作状态时说,“有点上学时的感觉”。

  “每天要很早起床,要听BBC、VOA等充实自己。晚上回去要做功课,总结、回顾当天翻译的东西。有时候刚下飞机,时差还没倒过来,就被叫去,一翻译就是好几个小时,回来后全身酸痛,疲惫不堪,感觉像是被人痛打了一顿。”

  翻译室的很多工作人员都说,要不是内心真正喜欢,肯定无法坚持下来。他们通过这种练习,最后都能“不由自主,习惯成自然,看到中文时,嘴里就能马上条件反射出英文来。”

  3  苦练技巧

  高翻是有一定技巧的,为了提高速度,部分内容会用一些符号来代替。

  “比如‘四项基本原则’可以用‘四’字来代替,‘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可以用‘和’字外面加一个圈来代替。”

  除此之外,领导人发言的时候,你不可能让他停下来,即使是连续10分钟的讲话,也得尽可能全部翻译出来。因此,记笔记是翻译的一个工作重点,这就需要不断地练习臂力。

  4  严谨的工作态度

  外交部翻译室副主任任小萍曾对外介绍,翻译室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

  “翻译过程必须一丝不苟,从内容到体例,从称呼到专用词,该查的必须一项一项查,决不能马虎或想当然。不仅要查,而且要知道出处。”

  5  过硬的心理素质

  “翻译人员还必须具有超强的心理素质,既要有信心,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必须集中全部精力,不能允许有半点虚荣心作怪,否则,遇到难点和问题,就会方寸大乱,就会‘砸锅’。”任小萍说。

  有人说“翻译就像一只美丽的天鹅,它的上半身永远是亭亭玉立,妩媚动人,而你看不到的下半身则在水中不停地扑腾。”

  在外人眼中,外交翻译的工作光鲜神秘,令人艳羡。然而这光彩与神秘背后的艰辛与付出却鲜为人知。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