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何时拿到了博士学位”是怎么成为一个问题的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358149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胡适何时拿到了博士学位”是怎么成为一个问题的

2017-03-15 14:27 | 来源: 中国台湾网

   【编者按】1917年,胡适参加了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的考试,并提交博士论文。同年他回到北京大学担任教授。100年后的今天,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联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共同举办“20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胡适”展览。

  本文整理自北京大学历史系欧阳哲生教授在“20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胡适”展览开幕式上的演讲。欧阳哲生教授现任胡适研究会会长。欧阳哲生教授也曾在哥伦比亚大学挖掘和研究与胡适相关的档案资料,对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的岁月做了最大程度的还原。

  1920年,胡适(左三)与蔡元培(左二)、蒋梦麟(左一)、李大钊(左四)在西山卧佛寺合影。

  1910年,胡适赴美,到康奈尔大学学习农科。1915年,胡适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师从约翰·杜威。1917年,胡适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回国。胡适留美的七年,是他一生中极为重要的一段经历。关于这段经历,胡适留下一本日记,最初的名字是《藏晖室札记》。这些日记最早以连载的形式刊登在《新青年》杂志上。究其原因,大概是陈独秀当年主编《新青年》的时候缺稿件。后来《藏晖室札记》经过整理出版单行本,由亚东图书馆出版,再后来商务印书馆将其改名为《胡适留学日记》。现在这本书的原始手稿本已经被找到。

  胡适的留学经历,在晚年的口述自传里占据了四章的篇幅。那么作为留学生的胡适,学业究竟如何呢?前几年周质平先生发现了胡适在康奈尔大学的成绩单(1910-1914),这个成绩单为我们了解胡适在康奈尔的学习情况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在胡适第一年的成绩单上,能够看到他的英语成绩不错,第二外语德语也不错,但是农学方面的成绩一般。第二年胡适转学哲学。但是前面还学了几门农科课程,比如果树学,这门课程胡适的成绩不够理想,76分。他在上这门课的时候受了点刺激,当时上课的时候要进行苹果分类,美国人天天吃苹果,所以对苹果非常熟悉,两下就搞定了。胡适感到自己这方面没有天赋,所以还是想学文科,他的兴趣在文学和政治。

  按照康大文学院的规定,每个学生只要学完一个专业也就是完成一个“学科程序”就能毕业,但是胡适毕业的时候他学了三个“程序”,也就是三个专业:哲学和心理学、英国文学、政治和经济学。这三个“程序”分属三个不同的领域,如此众多的课程,有些是胡适利用夏季学期修完的。从这份成绩单也可以看得出来,胡适的课业成绩并没有因为他大量的社会活动而受到影响。胡适平时的演讲活动和社会活动非常多,当时是辛亥革命发生后不久,美国人请他讲中国辛亥革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胡适对研究中国政治产生了兴趣。

  胡适1914年5月在康大毕业,获得学士学位,接着他在康大又读了一年硕士课程,1915年9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文学院。胡适进哥大的打算,在康大念文科的时候就已经萌发了。1912年2月6日他给章希吕,他的一个朋友写信就谈到了这个想法,他谈到康大不长于政治文学,他想学政治文学,想到哈佛或者哥大或者威斯康星去。威斯康星是在中部靠北一点,临近五大湖,这个地方学费很便宜,一般来说要去美国留学,美国中部都是很便宜的,但是去东西两岸学费就很昂贵,生活费也很昂贵。

  1915年胡适转学的一个直接因素是他申请延长康大哲学系奖学金被拒,理由是他“在讲演上荒时废业太多”。7月11日,他在给母亲写信的时候报告了他想去哥大的七个理由。其中第一个理由就是讲康大所在地是一个小城,他想到纽约去看看美国的大城市,第三个理由是纽约是大城市,书籍比较多,第七条就是哥大哲学教授杜威是此邦的哲学泰斗,他想投奔他的门下。显然他已经选择了要去哥大。胡适晚年在口述自传中还提到他转学哥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不喜欢在康大哲学系占据统治地位的“新唯心主义”(New Idealism),这一派对杜威的攻击反而引发了胡适对杜派哲学的兴趣,在1915年暑假对实验主义作了一番系统阅读和研究之后,他决定转学哥大去向杜威学习哲学。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