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阅读需要分级吗? 揭秘中国童书市场现状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382200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儿童阅读需要分级吗? 揭秘中国童书市场现状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382200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儿童阅读需要分级吗? 揭秘中国童书市场现状

2017-04-14 16:05 | 来源: 光明网

  分级阅读不能照搬国外经验

  童书妈妈三川玲是一位童书阅读推广人,接受青阅读记者采访的这天,她花了一上午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工作人员讨论儿童的分级阅读。“中文和英文有很大不同,外国的分级阅读最主要是针对孩子的阅读能力设计的。因为西方的文字是音节构成,文字拼写和字义之间的联系不强,很多外国小孩在识字阶段会有障碍,他们需要用分级的方法培养识字的能力,所以词汇量和认知水平的分级就很重要。”三川玲告诉青阅读记者,中英文在构造上区别的,所以分级也应该是有区别的。“中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所以中国孩子阅读障碍会比较少。就需要与西方不同的分级系统,不能照搬。”三川玲认为,对于识字阶段语言层面的认知,分级阅读的标准确实能给家长带来一些指导意见,“但我觉得阅读并不仅仅是学习语言。而是小孩子抱着强烈兴趣想探究的一切东西。”

  她举了自家闺女小丸子的例子,女儿今年9岁,因为对心理学有兴趣,所以已经在读远超过孩子年龄的读物了。“心理学的图书不完全属于童书和绘本的范畴。起初我给她买了一些故事,后来她慢慢开始看教材,自己找书单,现在甚至在研究一些学术材料级别的东西。”在三川玲看来,在孩子的识字问题解决以后,几岁孩子读几岁的书就显得有些局限了,“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就是以兴趣驱动来看书,而不是以阅读能力驱动的。兴趣包裹着孩子学习的过程。

  “我认为小朋友的阅读不应该只局限在那些增长语言水平的文学领域,阅读不是简单的语文课,而是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孩子在小时候应该看读所有东西。”所以比起依照语言能力构建起来的分级阅读体系,三川玲更希望分级的体系中能够加入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部分,在这些类目里让孩子循序渐进地了解世界。“我们向家长推荐过很多类别的书单,科普、动物、植物、天文,社会等等。我觉得今后如果中国有了分级阅读体系,把这些类目纳入其中非常重要。比如了解植物的入门级、科普级别、专业级,让孩子通过兴趣不断了解世界。这才应该是阅读真正应该达到的效果。”

  同时兼任接力分级阅读研究中心主任的白冰先生向记者强调,儿童分级阅读在中国刚刚起步,这种初级阶段的表现是研究机构少,而且大多是民间机构,实力不强,资源有限,专家团队不可能全身心投入。现在少年儿童出版界虽然越来越重视分级创作、分级策划、分级出版、分级推广、分级展示,但这种分级是基于对儿童读者年龄的粗浅的划分,带有很大的分级者的主观色彩,而不是以儿童读者为主体、以儿童阅读能力为基准的科学的分级。

  他说:“阅读涉及心理、认知、教育评估等诸多学科,是一个复杂的领域。国外虽然有成熟的分级体制,但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只能借鉴,不能简单移植。中国的分级阅读体系只能基于中文的研究。” 在他看来,儿童分级阅读涉及两个层面:一是对文本难度的评估,到底哪些因素会影响文本难度?字、词、主题思想、文本长短、文图搭配等等,这些变量如何平衡?中文阅读是不是可以像国外一样,设计出一个“难度公式”,通过某种程度的计算,测定一个文本的难度?另一个层面是阅读主体——儿童阅读能力的评估。中国儿童的阅读能力如何评估?面对中国城乡、地区、学校、家庭和儿童个体的巨大的差异,这都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调查,建立数据模型,来测定儿童阅读能力标准。

  在他看来,分级阅读对提升国民的阅读素养至关重要。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也明确提出了“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为不同年龄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为儿童家长选择图书提供建议和指导”。“分级阅读的研究是一个公益性的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人力物力投入巨大,需要政府引导、统筹相关领域的部门、机构、专家进行协作。”他说。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