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的发展线索
《西游记》最后以神话小说定型,还与中国小说的发展规律有关。小说的最初源头在神话,明清神魔小说(神话小说)的直接源头在六朝、唐宋志怪小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开辟即置“神话与传说”专章(按全书序号为第二篇,但第一篇“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属绪论性质,“神话与传说”实为小说史第一篇。引者注),明确指出神话“实为文章之渊源”,而且还是世界文学的普遍规律:街谈巷语(小说)自生于民间,故非一谁某之所独造也,探其根本,则亦犹他民族然,在于神话与传说。
至于志怪小说,如宋定伯捉鬼、刘阮遇仙等故事其实就是神话,鲁迅将神魔小说与世情小说列为明代小说两大主潮,将《西游记》与《金瓶梅》分列为各自的主要代表作,正是看到了它们与六朝以来志怪、志人小说的继承关系。就是说,从远古神话传说、六朝以来神仙志怪小说,发展为大部神话小说《西游记》,符合中国小说发展的必然规律。
恩格斯说过:任何一个历史事变都是“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的影响而产生的,即是说,任何偶然的因素都将最终影响到必然的结果。(恩格斯:《致约瑟夫·布洛赫》)玄奘取经史实的神奇性特征、《取经诗话》的神话指向、宗教神祇的加入,以及中国小说的发展趋势,对于《西游记》作为神话小说的定型,都是偶然因素,但它们的综合功能构成了中华文化与艺术精神的宏观背景,最后影响了《西游记》千年演化的必然结果。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西游记》以神话小说定型,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它“代表着我国神话文化的一次划时代的转型”,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杨义:《〈西游记〉:中国神话文化的大器晚成》,载《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结合中华文化与艺术精神的宏观背景,考察《西游记》几近千年的漫长演化史实际,可知《西游记》以神话小说为最后的文体定型、昂首走向“神坛”并非偶然,具有多元化、综合性原因,它是中华大文化的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