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家的客厅,是台湾的半个文坛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399113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林海音家的客厅,是台湾的半个文坛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39911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林海音家的客厅,是台湾的半个文坛

2017-05-08 15:43 | 来源: 江苏文艺出版社

  北京城南的英子,到了台北,变成文坛不可或缺的“林先生”。她家的客厅被誉为半个台湾文坛。在特殊年代里的风声鹤唳中,她开拓出一方纯文学的天地。因为性格与文字里的宽广与亲切,林海音的文学作品跨越时空,成为两岸人共有的阅读记忆。她是作家,是编辑,更是见证了战后台湾文学走向成熟的母亲。

一家五口.png

  一家五口

  花儿落了,童年结束了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城南旧事》里的小英子就是林含英;林含英呢,就是写《城南旧事》的林海音。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城南旧事》复刻的是她自己的童年。

  林海音出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后返台,父母都是台湾人。1921年,3岁的小英子时随父母移居北平。爸爸林焕文东找西找,搬了九次家,才定居在一个叫晋江会馆的地方。晋江会馆位于城南的一个胡同中,以前是给进京赴考的台湾人所居住的会所。

  就是在那里,她遇见了跟养父学唱戏的妞儿、惠安馆的疯子秀贞、还有厚嘴唇的青年和兰姨娘等人物。秀贞她是见过好几次了,每一次只要她站在门口,宋妈或者妈就赶快捏紧她的小手,轻轻说:“疯子!”然后擦着墙边走过去。如果小英子回头再张望一下,她们就用力拉她的胳膊制止。但在小英子眼里,那疯子就是一个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寻常大姑娘,时常倚着门站着,笑眯眯的,一点也不怕人。后来小英子得知,秀贞和一个寄宿在她家的学生有了私情,还生了一个女儿。天没亮,女婴被抱走遗弃在齐化门。这女婴竟然就是小英子最亲密的小伙伴妞儿。仿佛小说里才会出现的情节,就是林海音活生生的童年回忆。

  小英子的童年止于爸爸的病逝。爸爸是一个爱花人。每天,她都会和弟弟妹妹一起站在门口等爸爸下班回家。爸爸总是把草帽推到头后,再抱起弟弟,唱着歌往后院走,去浇花。那时太阳快要下去了,院子里吹着凉爽的风,爸爸摘下一朵茉莉插到瘦鸡妹妹的头发上。陈家伯伯就对他说:“老林,你这样喜欢花,所以你太太生了一堆女儿!”

  林海音有四个妹妹,两个弟弟,在家里很有长姐的范儿!一张在公园里照的旧照片里,英子穿着旗袍坐在草地上,一左一右坐了两个妹妹,三个人伸长腿,六只鞋帮子抵在了一起,英子把妹妹们搂得紧紧的。

  曾经有一个算命先生说英子:女娃娃主意大着呢,有男人气。这话当真是应验了。林海音最喜欢的小说正是美国作家路易莎的《小妇人》。尽管她的英文名字和最小的艾米一样,但最喜欢的人物却是二姐乔。

  乔很男孩气,她有一句经典台词“父亲不在家,我要替父亲照顾这个家”。林海音在爸爸过世的时候,也说过类似的话“毕业典礼这天,爸爸没能参加。在医院的爸爸病逝了。爸爸种的花儿也都落了。我的童年也跟着结束了。”

  因为妈妈是个没主意的人,所以林海音在13岁刚念初一的时候就开始扮演起“长姐为母”的角色来。

  得知儿子病逝后,在台湾的爷爷写信到北京,催促媳妇协同孙儿们返台。林海音不想回去,就代替妈妈回了一封信给爷爷,信中写道,您来信说要我们作“归乡之计”,我和妈妈商量又商量,妈妈是没有一定主张的,最后我还是决定了暂时不回去。妈妈非常想念故乡,她常常说,我们的外婆一定很盼望她回去,但是她还是依照我们的意思留下来了。妈妈是这样的善良。

  在恋爱上,林海音也是自己做的主。女中毕业后,她进入王盛弘创办的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就读。林海音是校排球队的队员,相貌又出众,理应追求者不少。但她不为所动,暗地里有了自己心仪的对象。

  一个叫夏承楹(笔名:何凡)的青年渐渐进入了林海音的视线。夏承楹经常到北平新专打球,据说他还是业余花样溜冰的冠军呢。不过当时,林海音并没有向夏承楹表白。一直要到1934年她进入《世界日报》当记者,才发现居然和“运动王子”做了同事。

  当时,夏承楹是编辑,白天办公;林海音则是记者,要晚上才去报社发稿。一个日班,一个夜班,于是两人就有了共用同一张办公桌、并且拥有同一把抽屉钥匙的缘分。正式交往后,这个抽屉就成了两人的“传情邮箱”——夏承楹下班后时常会留些零食或约会的小纸条给林海音,有种文艺青年喜欢的小暧昧。

  林海音回忆说:“别人谈恋爱,这个那个的,我们没有。人家说你一定有很多人追求,其实,我是不随便让人追的。我们就是两个人玩在一起,他写,我也写,志同道合嘛!”

婚礼.png

  婚礼

  1939年5月13日,21岁的林海音和29岁的夏承楹在北平协和医院礼堂结婚。婚后,林海音住进了永光寺街上的夏家大院。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