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城南,遇见秀贞
那次回北京,林海音待了四五天。她把亲朋好友同学一同叫上,吃了个团圆饭。那天,人到得相当全。儿子夏祖焯举着DV,一路替母亲拍摄记录。
林海音在宴席上用纯正的普通话说道:“在北京的各位文学前辈以及同好们,我是千里迢迢从台湾来。我因为来得匆匆忙忙,要说的话只好做一个小抄。那么我这次回来,没办法和好多人个别见面,我只好就找个礼拜天啊,商量着说,一网打尽……”
林海音熟门熟路地探访了城南旧地:“对,从这上,回学校看看。五年级的级任老师是个秀才,叫钱贯一,我们都叫他‘一贯钱’……”
她接着来到了第一次见到秀贞的地方,走上去学着她的样子捋了捋头发,说:“她就在这站着,靠着门,玩着辫子……”
至于南柳巷的晋江会馆,早已贴上了计划生育的标语。
有意思的是,20年后,女儿夏祖丽因为机缘又重走了一遍母亲当年走过的路。
2009年底,导演杨立洲开拍林海音传记纪录片《两地》。杨立洲以前没有接拍过传主已经离世的纪录片,如果光凭影像资料和学者访谈,定然是乏味的,因此片子停滞了一段时间。后来得知林海音的女儿夏祖丽正好要回北京探亲,于是剧组就跟着她一同回了一趟城南。
王秀贞与夏祖丽
第一站自然是去晋江会馆老宅。一干人走进胡同,一位大婶上来问他们找谁。夏祖丽才提到《城南旧事》,大婶就接话说:“就这儿了!”原来她便是林家长工老王的女儿,更有意思的是她的名字和小说里的疯子一样,叫秀贞!
王秀贞虽年事已高,但身体依旧硬朗,还记得祖丽、祖焯他们的名字。一见夏祖丽,边亲热地说:“快给我瞧瞧,和你妈妈像不像?”夏祖丽笑着说:“我没我妈漂亮”。王秀贞又说:“眼睛像,脸盘也像。”
王秀贞带着剧组一路拍摄,你妈妈上次来的时候这里还没有店铺,那边两块上马石还在的。王秀贞叫小辈从床底下搬出一块牌匾,说是一定要让祖丽瞧瞧。牌匾上赫然是四个大字——晋江会馆!
原来这就是当年挂在南柳巷42号胡同口的那块匾。解放后,所有的匾都被摘下来了。王秀贞的母亲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人细心,认定这块牌子有意义,就把它藏到了床底下,一躺就是好多年。任外头反右、文革风波不断,它却依然完好。老太太临终前交代女儿秀贞,要好好保护这块匾,说不决定小英子的家人还会回来。
最后,夏祖丽拿着父母70年前的结婚照,随剧组来到了当年办婚礼的北平协和医院礼堂。她不禁眼含泪光哼唱起电影《城南旧事》中的插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真希望他们仍然活在人间。离2001年母亲去世,已然8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