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永不凋零的牡丹
2001年12月1日,医院开出病危通知。晚上11点16分,林海音永远地离开了,享年83岁。
夏祖焯回忆说:“我过了60岁生日后,没几天她就走了。那天,我抱她去走到太平间,因为她带我来到这个世界,我带她离开这世界。”
《送别》
12月22日,亲友们为其举行告别仪式。在《送别》的美妙又略带伤感的旋律中,仿佛回到了林海音家的客厅,这个充满阳光的地方。
齐邦媛到场发言说,每一个地方都是她的故乡,她永远都不会漂流。我真是羡慕海音,我真以有这样的朋友为荣,而且我真的想不到,在这样小的格局里,有这样大的气派。
看着林海音神采奕奕的遗像,哑弦不禁感叹,林先生勤于美的追求,让她一生雍容美丽,每一张照片都宛如一朵盛开的牡丹,永不凋零。
最后,长子夏祖焯用最传统的方式表达了家人的谢意,他向到场的所有人行了一个下跪礼。此后,林海音生前所收藏的文物信件,也一并整理好捐赠出去了。
当年台湾曾有个传言说,林海音可能做文化部长。可是,一个人能做林海音,为什么要做文化部长呢?
林海音生平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后返台。1921年时随家人居于北平。毕业于北平新闻专科学校。
曾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30岁回台湾,1953-1963担任《联副》主编期间,抵抗政治压抑的风气,发掘了林怀民、七等生、黄春明、郑清文、锺理和等新人,鼓励停笔的杨逵、钟肇政、廖清秀等老作家再度写作。1960年《城南旧事》出版,写北京城南的童年,奠定了林海音在文学界的传世地位。1969年创办纯文学出版社。林海音家的客厅是半个台湾文坛,文坛尊称她为 林先生。病逝于台北。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