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开辟新境的微雕
从雕塑的体量上说,有巨型雕塑、大型雕塑、中型雕塑、小型雕塑和微型雕塑。刘贺大墓中的小型雕塑也充满着无穷的魅力。特别是64件青铜镇,雕刻和铸造十分精细,造型也很别致,有动物的,也有人物的。其中的青铜虎镇(图16),其姿态与汉代陵墓前的石雕有异曲同工之妙。青铜人物说唱镇(图17),实际上
就是小型立体青铜人物雕塑,艺术水平极高。四个镇中含有两种人物造型,均是头戴无帻高冠,身着右衽短衣,半露前胸,跪坐席上,嬉笑滑稽。不同的是一个为左手抚膝,右手外翻;而另一个则为左臂下垂,右臂上抬。这些面部诙谐有趣的人物镇,把汉代边打节拍边说唱的“拍袒”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出自皇宫的马蹄金和麟趾金(图18),也属于艺术价值很高的小型雕塑品。它们的特点,一是黄金纯度很高,达到99%以上,从而使马蹄金和麟趾金呈现出黄金本身灿烂的色泽。二是造型很
图18
美,把动物身上的马蹄和麟趾进行艺术化处理后,达到一种让人百看不厌的美的境界。三是镶嵌很巧,每个马蹄金和麟趾金上,都镶嵌了当时最贵重的琉璃,真是“金玉奇缘”。四是纹饰很细,在马蹄金和麟趾金的边缘,用极细的金丝制成麦穗纹、菊花纹、波浪纹作装饰,分外雅致(图19)。
图19
比小型雕塑更加细微的是微雕。微雕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雕刻时不借助于任何放大设备,完全凭肉眼与手指的感觉用刀完成,因而古人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 之妙趣。刘贺大墓中就出土了一件琥珀微雕作品(图20)。
图20
这件微雕作品目测只有1~2个厘米大小,在放大镜下可以看
到是一只老虎的造型,虎头、虎身和四肢都清晰可见,历历在目。尤其是老虎的嘴巴、眼睛、耳朵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种神奇的雕刻技艺令世人惊叹与折服!
微雕历史源远流长。远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微型雕刻。战国时的玺印小如累黍,印文却有朱白之分。海昏侯刘贺墓中的这件微雕作品,证明汉代继承了先辈微雕艺术的传统,并且在雕刻材料、雕刻刀具、雕刻内容、雕刻手法上有新的创造。
六、精美绝伦的玉雕
刘贺大墓中出土的绝大部分玉器,都可以称为古玉雕塑的精品,令世人惊艳。笔者在《刘贺身边充满神奇和奥妙的美玉——浅谈海昏侯墓出土的玉器与汉代的玉文化》一文中已经作过专门介绍,这里再补充几点。
第一,墓内的玉雕作品,题材十分广泛,祭祀玉、礼仪玉、装饰玉、玩赏玉等一应俱全;白玉、青玉、玛瑙、琥珀、水晶等应有尽有;玉具剑、玉印、玉璧、玉环、玉佩、玉耳杯、玉饰件等花样纷呈。它们的制作年代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间跨度大约有四五百年之久。因此,这次发掘刘贺大墓相当于打开了一座二千年前的古玉雕塑博物馆。
第二,墓内的玉雕作品,材质上乘,雕琢精良,打磨细致。像直径达到20多厘米的玉璧、9寸长的黄钟律管以及实用的玉耳杯,都要开解大料,用特殊的工具加工。许多作品都是平雕、圆雕、透雕等复杂的雕刻手法,交替运用,十分娴熟(图21)。这就说明汉代玉雕的能力和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前代。
图21
第三,墓内的玉雕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还使用了一些新的雕刻工艺。如刘贺玉印印纽上的鸮(xiāo,音萧),鸮头巧用白玉上的一小块褐色雕成,好像鸮头上长出了一块特殊颜色的羽毛,活灵活现地表现出鸮这种猛禽异常凶狠的性格(图22)。这种技艺发展到近代,便形成了一种高雅的“巧雕”工艺。以往的玉雕作品大都以单色为主,也就是说,在雕刻之前要先去除玉皮、夹石、绺(liǔ,音柳)裂和色泽不好的部分,才能施以工
图22
艺。然而,用玉皮的颜色作为玉器的俏色来点缀玉器,更能增加玉雕的表现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愈加丰富包容,“俏色巧雕”这一充分利用玉石多色种的技艺,逐渐成为玉雕的主流;同时,这种技法还能最大程度地保留玉石原有的体积和分量。
纵观海昏侯刘贺墓中的各种雕塑作品,可以让人进一步看清二千多年前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一些特点:
其一是实用性。古人雕塑的目的,总是把实用性放在第一位,观赏性、艺术性服务于实用性,放在实用性之后。实用是中国根深蒂固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价值取向。当然,有时这种实用性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质上的需求,也有精神上的满足。
其二是寓意性。寓意性也是象征性,它是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器型、图案、纹饰等雕塑的方式、手段,都有各种寓意,特别是吉祥、美好的寓意。另一方面是在追求雕塑作品形似的同时,更追求神似,展示丰富的精神内涵,神似总是高于形似。古人衡量一件雕塑作品成功与否,往往要看“情”、“韵”、“境”、“意”,更注重体现精神内涵的神似。
其三是观赏性。赏心悦目是雕塑作品追求的境界。而做到赏心悦目就要在设计、选材、用料、雕刻、塑造、打磨、抛光等方面下功夫。还要使雕塑作品符合整个社会的心理需求、价值取向和美学观念。
只有在实用性、寓意性、观赏性三个方面俱佳的雕塑作品,才可能在传世中得到永恒。
总之,刘贺大墓中的雕塑作品,以其品种的丰富多样、风格的古朴豪迈、装饰的富丽堂皇,体现了汉代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在中国雕塑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2017年5月10日
本文摘自王金中著《 管窥汉代文明之光——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探析》
本文参考资料:《史记》、《汉书》、《中国美术考古研究》、《中国古代雕塑史》、《中国艺术》、《汉代器物文化拾英》、《考古2016·7》;《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展板说明、近期报刊有关新闻报道。
图片来源:《五色炫曜》、《惊世大发现》展览、首都博物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