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亮:在岛屿写故乡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440293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葛亮:在岛屿写故乡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44029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葛亮:在岛屿写故乡

2017-06-27 16:24 | 来源: 现代快报

  葛亮的城

  作为地道的学者型作家,生长于南京、现任教于香港高校的葛亮,最先在中国港台地区声名鹊起,继而以才情征服了无数的大陆读者。其文字之考究,逻辑之绵密,以及“既古典又现代”的叙事风格,被评论界视为“最具大师潜力”的新生代作家。

  1978年生,原籍南京,现居香港,任教于高校。香港大学中文系博士。著有小说《北鸢》《朱雀》《七声》《谜鸦》《浣熊》《戏年》,文化随笔《绘色》,学术论著《此心安处亦吾乡》等。部分作品译为英、法、俄、日、韩等国文字。曾获首届香港书奖、香港艺术发展奖、台湾联合文学小说奖首奖、台湾梁实秋文学奖等奖项。长篇小说《朱雀》获选“《亚洲周刊》全球华文十大小说”。2016年以新作《北鸢》再获知此荣誉。

  《朱雀》 葛亮 著 作家出版社

  有一篇报道的开头用了“面容清秀、五官精致”来形容葛亮,他也确实当得起。事实上,他不疾不徐的说话方式及冲淡平和的性格也许更接近“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八个字。

  葛亮的身上,有着太多耀眼的标签:他的祖父是著名的艺术史学者葛康瑜,他的太舅公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他的表叔公是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这个家族可以称赫赫有名了,这些为葛亮的写作赋予了一种独特的创作灵感。

  “葛亮”这个名字起得很随便,似乎跟家族的深厚底蕴不太相衬。据说,当时家里也确实取了不少名字备选,结果挑来挑去反而没了主意。家里的一位朋友跟葛亮父母说,你们俩一个姓朱,一个姓葛,孩子就叫“亮”吧。于是,就顺其自然地叫了葛亮。

  出生成长在南京、成名在台湾、现居香港,葛亮和他小说中的人物一样,充满了“传奇性”与“漂泊感”。“所谓漂泊感,我更倾向定义为某种可能性,我喜欢一种既安静又变动不居的感觉,这或许需要依赖空间的转换来实现。其实我的经历也并不复杂,我是个比较随遇而安的人,在不同的空间中生活不太会有挣扎的感觉。”葛亮说,他在朋友的怂恿下测过一个卦,然后算出的结果,他是“鲲”命。“鲲化为鹏”是要远走的,命里主水,又驿马星动,所以会去有水的地方。

  而且,空间的转换对他的写作有意义,最重要的就是它提供的距离感。“如果不是在香港,我可能不会去写南京。因为太近,太享受身在其中的感觉。也是我之前所说的惯常感,这是不利于去表达这座城市的。在香港远了,反而有了某种躬身返照的机会。”他的首部以南京为书写对象的长篇小说《朱雀》,让他在港台地区声名鹊起。

  对于南京的书写,葛亮不想让它浮于表面,在准备写作时,葛亮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访谈考察,以求真正进入城市内核和气质深处。《朱雀》是他写给南京的一本书,用他自己的话讲,“写这本书,是为了还南京一笔感情债。”这本书因为标示有太多的南京文化名片,以至于有人真就带着《朱雀》去游历南京。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