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世界风起云涌的政坛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鲜为人知的性格特质。
你觉得你的国家怎么样?别人攻击你的国家时,你会满腔怒火吗?你可曾想过,如果你的国家能争取到更大的话语权,世界会变得更好一点呢?你是否期许过,其他国家可以快点认可你所在国家的权威?
如果你的答案都是“是的”,那就说明你在国籍方面或者至少是根据社会心理学理论来说,是有些“集体自恋”倾向的。有一项关于集体自恋的测试,共有9个问题,上述问题就出自这一测试。
我们中的很多人想必都很熟悉适用于个体自恋的心理架构,即一个人表面看起来骄横跋扈、自大狂妄,却有着一颗缺乏安全感的玻璃心。但集体自恋是另一回事:集体自恋者会表现出一种对所在集体(可能是其所在的帮派、所信仰的宗教或是所在的国家)的强烈优越感和信念,同时又打心底怀疑所在集体的声望,因此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正是这份“脆弱感”将集体自恋与单纯的国家荣誉感区分了开来——就像是自恋者和具有自尊的健康人那样壁垒分明。
心理学家们曾用“内隐联想测验”(IAT)研究集体自恋。这种测验方式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但通常都会涉及按键判断一个词是否隶属不同类别。基本思路是,当我们按下一个相同的键时,如果刺激所暗示的社会意义与我们内隐的社会态度或需要相一致,则反应时间会比较短。
你可能会好奇,这个测验是如何在集体自恋研究中运作的。我举一个例子——当研究人员让参与者把波兰的一些地标和积极词汇关联起来时,有集体自恋倾向的波兰人通常会比一般人慢一些。在如何解释“内隐联想测验”这一问题上,尽管人们意见不一,但这一研究结果说明,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波兰的集体自恋者并不大看好自己的国家。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他们会急切地想从他人口中寻求对波兰的肯定。
很多国家都有集体自恋的情况,在波兰,年轻人中的民族主义正在兴起
而其他证据也表明,集体自恋的某些方面其实是对个人缺陷的一种补偿。这就类似于自恋者为了掩饰心中的不安,假以高傲面孔进行伪装。最近,波兰华沙大学的亚历珊德拉·兹可卡及其同事发现,对自己的生活缺乏掌控的人,更可能表现出集体自恋。
顺着这一思路,研究者们发现,提示参与者回想起生活中放任自由、缺乏掌控的时刻,他们的集体自恋得分就会提高;而当研究人员诱导参与者回想自己对生活保持掌控的时刻时,他们的集体自恋程度则会有所下降。
事实上,“集体自恋”并不是什么新事物。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心理分析学家埃利希·弗洛姆和社会学家迪奥多·阿多诺就首次提出了这个概念。当今政坛风云突变,于是当代社会心理学家们又对这个概念渐加关注。阿格涅斯卡·格勒克·扎维拉来自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曾是兹可卡的教授,他发现一些初步证据表明,集体自恋者会更倾向于给唐纳德·特朗普投票,或是支持英国脱欧。(我并不是说所有投特朗普和支持英国脱欧的人都是集体自恋者。)
英国脱欧辩论的双方双方可能或多或少都利用了民众的集体自恋
在现实中的政治辩论里,双方或多或少都会想方设法去赢得集体自恋者的支持。比如在英国的脱欧运动中,谈论英国合法主权的恢复和独立问题可能会触及到那些拥有集体自恋特质的人。不过留欧派或许也已经意识到,有必要唤起人们心中的集体自恋倾向。英国首相大卫·卡梅伦当时就站在爱国的层面上,极力替留欧辩护:
我认为英国归根到底不是逃避者。我觉得我们应该留下来!我们应该努力奋斗!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正是这一切令我们的国家富强昌盛,也必将给我们带来一个美好的未来。
有趣的是,集体自恋者更可能会相信阴谋论,特别是那些涉及外国人的阴谋论。格勒克·扎维拉和兹可卡就此做了另一项研究,并于去年发表。研究发现,集体自恋程度高的波兰人更愿意相信,2010年的斯摩棱斯克空难(导致波兰总统和数十名波兰政客死亡)是一起俄罗斯制造的恐怖事件。
格勒克·扎维拉和兹可卡称,集体自恋可能会让国与国之间处于擦枪走火的紧张局势中,因为当自己所处的集体遭受侮辱时,集体自恋者体内复仇的火苗很可能会被点燃,这不禁令人感到担忧。
集体自恋得分较高的土耳其人更可能对德国持敌对态度——照片中的抗议活动就是例证
去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测试中集体自恋程度较高的土耳其人更可能会说,自己国家申欧遭拒一事真是国耻;而当欧盟经济衰退时,他们会感到愉快。同样,集体自恋程度高的葡萄牙参与者会将德国视为威胁(大概是因为欧盟对葡萄牙采取了紧缩措施,而葡萄牙人将此归罪于德国),乐于抓住每一次报复打击德国人的机会。另一项研究也发现,集体自恋程度较高的美国学生通常会更支持军事侵略。
需要强调的是,集体自恋感与其他类型的国家荣誉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对自己国家的积极看法是会带来许多益处的。兹可卡最近就解释了这些强烈的群体情感是如何变得具有建设性的。当人们做了一些对自己团体有利的事时,他们会有种达成目标的感觉,而且从中他们也会找到意义所在。健康的爱国主义情绪与对他国的宽容和理解密不可分;而咄咄逼人、偏执狂妄,以及永不满足的对他人认可的渴望,则是集体自恋的主要特征。
我们也需要知道另一件事——许多关于集体自恋的研究都故意避开了一些相关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包括通常带有消极影响的因素,比如集体骄傲感(认为自己所在的集体比其他集体都要高级),也有一些较为积极的因素,比如建设性爱国主义(热爱祖国的同时又能察觉到其不足,并尝试寻求办法完善改进)。在现实这片大杂烩中,我们中的很多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同时带有这些情感,这也很正常。同样,我们的态度和信仰也不是镶嵌在石头上的刻印,它们也会随时间改变。
不过,政界各方人士都应该严肃认真对待这些研究结果:要说从2016年的各种事件中得到了什么经验教训,或许就是我们对“集体自恋”这种鲜为人知的性格特质有了更多的了解。
原文选自:BBC
译者:冯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