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当代青年的心灵图谱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471272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我的前半生》:当代青年的心灵图谱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47127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我的前半生》:当代青年的心灵图谱

2017-08-03 15:59 | 来源: 中工网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近日收官。这部作品没有以习常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博取受众好感,而是对爱情、婚姻和事业进行了新的诠释,从某种意义上描摹了当代青年的心灵图谱,引发人们对人生做一次久违的思考。

  《我的前半生》通过女主人公子君的人生经历,展示了当代一部分女性自我认识的倒错与危机。该剧以这个新时代的老话题为切入点,探讨了女性的自我认识,女性婚后回归家庭的合理性,这也是个世界性的百年话题。大学毕业的罗子君与职场高管陈俊生结婚生子,回归家庭。得意、自恋、柔美的陈太太却随着年龄的增长、先生的晋升,时时刻刻充满着家庭危机感。她心中认定,“我以为的对手只会是那些娇艳欲滴的年轻女孩,以为男人抛妻弃子的理由只可能是为美色所动”。陈俊生爱上的却是平淡无奇还带了一个孩子的熟女凌玲。痛苦中的子君反复念叨“是他叫我不工作,是他说要养我一辈子”。离了婚的子君像一条“被扔进沙漠的鱼”,不会打拼职场,更不会独立生活。这位子君让我们不由想起鲁迅小说《伤逝》中的那个子君。近百年前,鲁迅在他《关于妇女解放》的杂文中就谈到那个时代的“子君”们悲剧命运的根源:“她们虽然到了社会上,还是靠别人‘养’;要别人‘养’,就得听人唠叨,甚而至于侮辱。”鲁迅笔下离我们并不遥远的人和事仍是今天的镜鉴,女性与男性同等的经济权对于女性真正解放具有重大意义。同时,电视剧《我的前半生》进一步深化主题——女性心理的独立。当今女性所面临的不再是鲁迅笔下的子君那样的经济窘迫,而现代城市的物质条件,让“子君”们再一次迷失了自己,如同本剧中子君一再强调的“他说他养我,他说他能给我美好的生活”,还有当今社会中关于这个问题的种种说法“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你管挣钱养家,我管貌美如花”。这一代的有些“子君”在自我认识上出现了危机和倒错,又回到女人是尤物、是附属品的百年前的“子君”时代。

  剧中对几位主要人物的职场生涯的展示,体现了当今爱情浓重的社会性和其价值观的时代内涵。当初,子君与俊生不可谓不恩爱,但子君的多疑、黏人、无理取闹,让俊生苦不堪言。俊生离婚的理由居然是“就是因为太好了,天真不谙世事,我需要有人分担我的压力和焦虑”。而他的下属凌玲就是一个能为他分担压力的人,脱离社会将近十年的子君,只有自己的世界,完全不能体会俊生的压力与焦虑。人是社会的生物,是许多社会条件、社会关系的产物,所以爱情肯定不仅仅是冲动的生理反应,它是社会的、观念的、心理的、丰富复杂的多面综合体。即使是后来爱上子君的贺涵,当初看到养尊处优的子君,也认为她“乏味、无趣、人生已死”。但是,当子君变成了一位能够承担生活重负的职业女性时,贺涵竟爱上了她。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竞争激烈、压力沉重,作品让我们看到事业、爱情与家庭这相携又相伤的三体系统,是怎样作用于时代职场群体身上的。整日的奔波,事业的驰骋,不曾歇止的步履需要的是分担、体谅、相互扶持。尽管有人认为这是在为“俊生”们的始乱终弃找理由,有违亦舒原作的本意。但人毕竟是社会的人,他们的婚姻、爱情、价值观也必然包蕴着时代内涵,这也许正是鲁迅所言“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的延伸吧。当然这也是对女性提出的更高要求,或者可以说是一种挑战吧。

  作品中不同人物对婚姻爱情的追求,展现了这部剧对当代两性社会学的探索与诠释,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当代青年在婚姻爱情上的心灵图谱。作品设置了一位与子君演对手戏的人物——子君的闺蜜唐晶,一位个性鲜明的“职场女魔头”。她美丽、智慧、干练,职场打拼不让须眉,她为自己创造了一切,而且仗义、敢爱敢恨。但是,她与贺涵十年相恋却始终徘徊在婚姻门外,最终贺涵居然爱上了子君。当唐晶质问贺涵时,贺涵回答“她让我觉得真实、轻松”。“我让你紧张了?”“或许吧……我们是一类人,所谓成功、优秀、自由,给了我们太大的、无形的压力。”贺涵还说“这十年我随时准备有更好的女人出现”,而这个女人就是现在的子君,既是如花美眷,温存贤良,又是职场干将,敢战必胜。不由让人感慨,当今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太高了,做男人心目中的好女人挑战性太强了。这难道不是一种不平等?

  当然,该剧在充分演绎典型职场和家庭生态的同时,也通过事件的结局和人物的归宿体现了当今时代人性的包容和开阔的情怀。作品自然地让对贺涵有深深依赖和好感的子君拒绝了前者的求爱:“我可以不结婚,可以爱一个人烂到肚子里一辈子,但是不能对不起唐晶。”该剧不仅让成为职业女性的子君在自我意识上觉醒,而且拓宽了她的境界,超拔了她的道德,完成了当代的“子君”们的一个全新写照。剧中虽不乏矛盾和冲突,但也让一些不甚正面的人物呈现出善恶交织的复杂心态,使人看到在正确的引导和合理的机遇面前,人性是可以完善的。陈俊生在婚姻中是“陈世美”一般的人物,但他在职场上的忠诚、干练,对往事的忏悔,是令人信服的;罗母薛甄珠世俗而泼辣,但她面对爱情和亲情的坦诚亦让人感动;心机颇重的凌玲因嫉妒耍弄阴谋,却在子君真诚的劝说下幡然悔悟,在增强剧情张力的同时,对人性的多元形成了完美的包容。这些都让人冷静地意识到在爱情、婚姻和事业中,并没有太多的大奸大恶,环境造就的性格和行为,亦可以由环境来改变,也让人从感情的艰难维系、生活的锱铢必较、工作的尽心竭力、人际的斗智斗勇中,得到了超脱,体会到一份宽厚与和合的精神。《我的前半生》从伴随改革开放一路成长的年轻一代职场精英的视角出发,观照中国在世界成为举足轻重经济大国的同时,他们的道德情怀正在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现代意识的开放包容正在相合相融。这些已经在这代人的喜怒悲欢中有所体现,也正在成为他们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

  这部作品让人想起鲁迅的另外一篇谈女性解放问题的文章《娜拉走后怎样》,娜拉开始十分满足于自己的幸福家庭,但当她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丈夫的玩偶,于是离家出走。鲁迅认为在那样一个女子毫无地位的社会,娜拉出走要么堕落,要么回来。而我们从《我的前半生》子君与唐晶的人生经历中看到,在今天的社会,娜拉是有路可走的,只要她保有人的自我觉醒和自我强大的心怀,她便会有可以纵横驰骋的长天阔地。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