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文史:颜世清与长春道台衙门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474283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长春文史:颜世清与长春道台衙门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47428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长春文史:颜世清与长春道台衙门

2017-08-08 09:56 | 来源: 长春日报

  伪满洲国那段历史对于东北人民而言是一段苦涩的记忆。若细细研读史料不难发现,“道台衙门”(吉长道尹公署)虽建于晚清,却与这段历史有着莫大的关联。1932年3月9日下午3时,在“道台衙门”内,溥仪举行了“就任伪满执政典礼”。

  日本人游说溥仪成为其傀儡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受到了国际社会的猛烈抨击,指责他们侵略中国东北的罪恶行径。面对谴责之声,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能想到的最好办法就是找一个中国人做傀儡,把国际事务敷衍成国内事务,希望以此平息国际上的批评之声。日本人选来选去,觉得还是溥仪最合适。一是溥仪当过皇上,威望高;二是东北是清朝入关前的老家,群众基础好;三是溥仪不是军阀,没有军队,好控制。

  蒋介石获悉这一消息后,如坐针毡,想用“每年400万银元”的优抚金和溥仪交换,希望他不要到东北来。可是被日本人成功游说的溥仪此刻心里想的只有江山,便一口回绝了蒋介石,于1931年11月11日深夜从天津奔赴东北。

  然而,日本人只想拿溥仪做个幌子,以便应对国际舆论。当溥仪到达东北,提出要接着做皇帝的想法时,日本人却要求他当共和制的国家元首。双方最终选择了一个折衷的方案,日本人同意溥仪方面提出的先当一年“执政”,然后再当皇帝的想法。但从结果来看,还是日本人赢了。

  溥仪身穿西式礼服就任伪满“执政”

  1932年3月8日,溥仪一行数人抵达长春。16时左右进入“道台衙门”。9日15时整,身穿西装、头戴礼帽的溥仪,以“满洲国执政”身份,由赞礼官前引,4名武侍从和4名文侍从护卫,走向“道台衙门”起居室门前的会场。全体人员向溥仪三鞠躬,溥仪一鞠躬还礼。

  “就任伪满执政典礼”的会场处于严密警戒中,正厅布置以花绒缎贴壁,正面突出,设“执政”坐椅,有金色屏风。左侧为“满系”官员,右侧为“日系”官员。伪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各省区文武官员和代表,以及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和“满铁”总裁内田康哉等日本、伪满军政各界人士,在乐曲声中顺次入场。

  李国雄(溥仪侍从)回忆,“进入大厅时,走在最前面的是侍从武官,第二个人就是溥仪,他身穿后襟长、前襟短的那种西洋大礼服,头戴黑色礼帽。跟在溥仪身后的人中,离他最近的就是祁继忠,他作为贴身随侍参加了典礼全过程。人们进入大厅后,关了门,仪式开始。这时我在大厅外巡视,不时地听见里面一阵嚷嚷,一阵鼓掌,时间不算太长,大厅的各门都打开了,参加仪式的中国人、日本人一起涌出,我看见郑孝胥、罗振玉等老臣都在里边……”

  19大项“执政就任仪式程序”过后,“庄严隆重的进玺仪式”开始:赞礼官恭捧案上的黄色包裹转交张景惠和熙洽,张景惠进呈伪满洲国“国玺”,熙洽进呈伪满洲国“执政印”,均恭恭敬敬地“捧呈”给溥仪。然后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代表致贺词,“执政”溥仪致答词,均由别人代读。随后,郑孝胥代读《执政宣言》。然后,“满铁”总裁内田康哉致祝词,罗振玉代读“执政答词”,“执政”就任仪式结束。清朝遗老遗少向溥仪恭行三拜九叩大礼,祝贺他就任伪满执政。最后,参加典礼的人员来到道台衙门后院,举行伪满国旗升旗仪式。当晚举行“庆祝宴会”。

  从这天起,溥仪的傀儡生涯正式开始了,傀儡的地位注定他离自己的政治梦想渐行渐远。而“道台衙门”,也成为伪满傀儡政权的肇始之地。

  溥仪就职次日即向日本出卖各项权益

  从1932年3月8日到1932年4月3日,溥仪在由道台衙门改装的执政府呆了26天。其间,日本军国主义者、溥仪及其追随者都在紧锣密鼓地“忙活”。

  溥仪就任执政的第一天,便签发了“特任状”和伪满“执政府内设机构及任命令”等。伪满执政府则发布了《教令》第一号:《政府组织法》。一个新成立的傀儡政权俨然开始运作。

  第二天,伪满执政府宣布1932年3月10日至12日为“建国庆祝日”。同时,溥仪致函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表示将伪满洲国的国防及治安、铁路、港湾、水路、航空等权益,均委托给日本。当天上午9时,溥仪就任伪满执政后第一次任命“执政府”大员,主要人物有15人,包括伪满“国务院总理”郑孝胥、“参议府议长”张景惠、“民政部总长兼奉天省长”臧式毅、“参议府参议”罗振玉、“外交部总长”谢介石、“财政部总长兼吉林省长”熙洽等伪满高官。

  第三天,也就是1932年3月11日,溥仪颁布了《政府组织法》《政府组织表》《参议院官制》《国务院官制》等一系列法律,并在当夜召见了“执政秘书”陈曾寿,在卧室谈话。溥仪说:“我现在有三个誓愿:第一,我要改掉过去的一切毛病。陈宝琛在十多年前就说过我懒惰轻佻,我发誓从今永不再犯;第二,我将忍耐一切困苦,兢兢业业,发誓恢复祖业,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第三,求上天降一皇子,以继承大清基业。此三愿实现,我死亦瞑目。”

  第四天,伪满执政府以谢介石“外交部总长”的名义,向日、英、美、法、德等12国发出《独立宣言》,要求各国对伪满给予外交承认。

  第五天,伪满执政府决定以征兵方式建立“执政直属的陆军”,每省配备一个师,另有“禁卫军”一个旅。

  1932年3月16日,伪满执政府把作为“国都”的长春改名为“新京”,并对外公布。

  1932年4月3日,伪满执政府由“道台衙门”迁入新修缮的原吉黑榷运局大院办公。

  (张贤达  长春历史学者)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