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诗”走红网络:我想到阳光里洗洗手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557462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孩子们的诗”走红网络:我想到阳光里洗洗手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55746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孩子们的诗”走红网络:我想到阳光里洗洗手

2017-12-11 08:48 | 来源: 华西都市报

  “大蝴蝶经历了太多往事”

  “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这是姜二嫚七岁时写的诗《灯》。

  她的姐姐姜馨贺也写诗歌。

  2014年冬天,姜爸爸带着一家人去了北方,奶奶居住的小区大门对面,有一家肉铺,这家肉铺旁边总会拴着一只待宰的羊,现杀来卖,馨贺和二嫚经常会跑过去喂羊,每次喂菜叶的时候羊都不一样,但是馨贺只把它当成同一只羊来喂,以此来减少内心的悲伤。于是当时11岁的姜馨贺写了一首《雪地上的羊》“奶奶家大门口的雪地上/总是拴着一只羊/每天/我都跑去喂它些菜叶/有时它突然胖了/有时它突然瘦了/有时它突然高了/有时它突然矮了/有时它突然大了/有时它突然小了/其实它并不是同一只羊/只是我把它当成同一只羊来喂/而且我尽量不去看旁边那个肉铺/以减少内心的悲伤”。

  两姐妹的诗,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受到诗人、诗歌评论家周瑟瑟的高度关注。周瑟瑟从2013年开始接手编选《中国诗歌排行榜》年选,就开始寻找00后小诗人。在诗友的引荐下,周瑟瑟先读到姜馨贺的诗。2014年,姐姐姜馨贺的诗收入了《中国诗歌排行榜》。之后周瑟瑟又收到一封邮件,原来是妹妹姜二嫚说她也要投稿,“我一看,原是是一个更小的孩子,那一年姜二嫚6岁,姜馨贺11岁,这是我查《2014年中国诗歌排行榜》后记证实的,那么小的孩子,她们的诗十分鲜活,并且有趣,我看好她们,持续几年她们都进入了我们编选的“年度十大00后诗人”之一,她们凭的是写作实力,是她们不断写出的优秀作品。”

  2017年,这两位诗歌00后小姐妹受邀参加鄂尔多斯先锋诗会与新世纪诗典诗会。周瑟瑟第一次见到她们,“还有她们的爸爸妈妈,一家人为了一次先锋诗歌活动,转了几次飞机、火车赶来了,他们对诗歌的重视,年轻的父母对孩子的诗歌写作的支持,让我很是尊重。从孩子到父母,内敛好静,他们在一起非常融洽,最小的妹妹姜二嫚活泼好动一些,姐姐姜馨贺与妈妈爸爸特别安静,但这两个孩子却是现场写诗的高手。尤其是妹妹姜二嫚简直成了那次鄂尔多斯先锋诗会与新世纪诗典诗会的小明星了。”

  据小姐妹的父亲姜志武介绍,在姜馨贺两三岁的时候,姜爸爸带着馨贺去花园捉蝴蝶,馨贺跟爸爸说,大蝴蝶没有小蝴蝶好捉,因为大蝴蝶“经历了太多往事”。这句话让姜爸爸很惊艳,于是开始有意地记录馨贺的只言片语。馨贺小小年纪就很有主见。有时候姜爸爸试图给姜馨贺提意见,“这个词是不是换一个效果会更好?”这时姜馨贺就会傲娇地说:“是我的作品还是你的作品?”

  证实了胡适“话怎么说诗就怎么写”的妙处

  姜馨贺、姜二嫚合出的诗集叫《雪地上的羊》,以妹妹姜二嫚打头阵,每人各50首,每人均分为三辑,共100首。从小时候的家庭生活、小孩子天真的梦想,到对外部事物的思考,一条线索编排下来,孩子从幼嫩到慢慢成长的过程,通过每人的三辑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到。

  周瑟瑟很认真地读完了这两姐妹的诗集,“每一个字我都认真读完了,读得很有味。”读完诗集,周瑟瑟专门写了一篇序文《现代诗最初的样子》。周瑟瑟指出,现在这些小孩子写的诗,“不是我们小时候写的那种儿童诗。我们当年这么小的时候是在一种特别正确的氛围下写诗,但用的是假嗓子,成年后现在还有很多人在用假嗓子写作,修辞成熟、技术现代,但没有真实的想象,一个假人写假话,反而成了最正常的诗。这就是真相。”

  读《雪地上的羊》,周瑟瑟发现,这对诗歌姐妹“严格顺着真实的生活与想象在写诗,没有偏离她们的生活与想象。有人会说这是口语诗,我要说她们选择了一种贴近生活的最妥贴的语言在写,如果她们用那种文绉绉的特别书面的语言写诗,她们肯定没有兴趣写了,她们肯定进入了诗意的生活,因为那会让她们痛苦与难受。要想毁掉一个孩子的童心,就让孩子以假嗓子说话与写诗,要想让孩子快乐,在天性里获得诗歌的启蒙,就让孩子顺着自己平时说话的腔调写诗与思考。”

  让周瑟瑟联想中国的诗学观念。叙事是诗歌最基本的方法,从《诗经》开始,一直到中国新诗的第一人胡适,诗歌首先要把事情说清楚,其次才是在事实上表达出你的感受,也就是你的情感。胡适的方法是“话怎么说,诗就怎么写”,白话文解放了古文,让诗回到了生活现场,并且写出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真实的生活现场。孩子们的诗则证实了胡适的方法“话怎么说,诗就怎么写”的妙处,“妙处就是让她们写出了现代诗最初的样子。”

  读姐妹俩的诗集《雪地上的羊》,周瑟瑟说感到非常享受,“读起来非常有味道。她们不时冒出新奇的想象,让我不得不羡慕儿童的生活。相比有的孩子,她们从小生活在一个尊重自由想象的家庭是幸运的,她们的父母懂得去鼓励和保护孩子的天性,让她们在诗歌的写作里获得了少年的快乐。看得出来,她们的爸爸普元先生不是那种功利型的家长,而是以孩子的兴趣为重心的人。”

  周瑟瑟还深深体会到,孩子写作,一定要快乐。从姜二嫚与姜馨贺的诗里可以看出,诗是快乐的,不是强扭出来的。“这两个孩子的诗充满了生活的快乐,这是从生活中产生的诗,而不是为了写诗强硬逼出来的假模假式的抒情。她们还并不知道那种抒情,我是说那种经过中学、大学训练出来的抒情,她们现在的诗完全是基于孩子所看到、所感知到的事物的记录。所以某些经过文学训练出来的成年人,会认为这些孩子写的不是诗,他们脑子里的诗是那种假模假式的抒情,啊长江多么长,啊天空多么美,这类腔调是反诗歌的。姜二嫚与姜馨贺的诗却是源于心灵细微的感受与体验,是她们自动写作的结果,是没有经过文学变异之前的诗。而我从她们这个年龄阶段的诗里看到了现代诗最初的样子,干净、简洁、直接、天然,没有假的成分。”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