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年代,能够加入部队文工团,在我们心中是最神圣的事情。我们几个都是经过肢体测量、舞蹈表演和政审等好几个流程才成功入选的。”回忆起自己加入文工团的经历,杨慧语气里满是自豪。
然而,入选之后的训练生活的艰苦却是她们始料未及的。当时,单新宁、杨慧等学员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先围着军区大院跑步半小时,热身后练早功;8点吃过早饭后继续练功,学习文化课;下午的练功同样不能少;晚上19点-21点期间还要上自习,读《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那段岁月虽然很艰苦,但我们乐在其中。”说话的时候,杨慧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
“你们看,为了这次采访,昨天我特意找了一些老照片。我把我第一次穿军装的照片给我父母看的时候,他们眼泪都流下来了。”说完,刘晓红便从包里掏出一本相册递给笔者,“你看,就是这张。”刘晓红指着一张照片对笔者说。照片中的小姑娘穿着一套六五式军装,戴着一顶绣有红色五角星的军帽,扎着两个羊角辫,红扑扑的脸蛋,明亮有神的大眼睛,笑容里满是对部队文工团生活的向往。
和刘晓红珍藏着自己军装照的经历相似,杨慧等人对军装也有着别样的情结。20世纪70年代,北京军区附近仅有八大处公园能够拍照,这群刚穿上军装的女孩便迫不及待地坐上附近的347路公交去拍照,只为将自己第一次穿军装的飒爽英姿留存下来。
边防巡演慰问战士
对部队文工团的女兵来说,前往全国各地慰问巡演是她们的日常工作。云南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河北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现场、天津引滦入津工程等地都留下了她们靓丽的身影。
1986年10月,杨慧和赵雪珍等人跟随文工团赶往云南边防前线演出。杨慧等人一路乘坐闷罐车到达云南省边境,一到当地便马不停蹄地赶往各地演出。由于当时条件有限,文工团成员们的生活和野战军并无两样。废弃的简陋民居内,几块砖头再加一张木板便是她们的床榻。尽管条件艰苦,3个月仅仅洗了一次澡,但杨慧等人毫无怨言。离别之际,野战军为文工团成员们饯行,小战士们纷纷向杨慧敬酒以表谢意。“在云南的3个月,我被这些视死如归、慷慨赴义的前线战士们深深感动了,能够为他们演出,于我而言是一种荣誉。”回忆起刚入伍士兵们稚嫩的脸庞,杨慧动情地说:“这是我人生中醉得最厉害的一次,那些战士们和我说,这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我的眼泪便禁不住往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