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议的电影是这部《无问西东》,走出影院,有太多人被感动。
虽然它也存在很多叙事手法之类的问题,不够完美,却够真心。
电影里那些家国情怀、对爱情的坚定、对求学的向往......看似遥远,却深深引发了人们心底的共鸣。特别是四代人的青春感悟——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这部迟到六年的电影,给了所有历史中和当下现实中那些迷茫的年轻人一个勇往无前的答案,“真心、正义、无畏、同情”。
“真心、正义、无畏、同情”
2017年·北京、1962年·北京、1938年·昆明、1923年·北京……之后又是昆明……最后又回到北京,虽然在这横跨近乎一个世纪的时光里,也曾有过青海、广州等地的空间呈现,但电影当中的四段故事和五个人物终归主要集中在中国版图中的这南北两地。
雪中清华园演奏具有极强的象征感
如果将《无问西东》简单地看作一篇“命题作文”,而电影也不过是对世界名校——清华大学“立德立言、无问西东”精神的历史展示,那无疑将辜负导演李芳芳的一颗“宏大”之心,也会令本篇影评的存在逊色许多。毕竟,其中一个戳中观众泪点的情节竟然是中学教师夫妻之间的感情生活,一个对世界一花一草都心存善意、对邻居学生无比亲和的男人竟然只用自己的水杯、碗筷,不跟妻子说多余的一句话,让自己的妻子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女人,这样讽刺无味的夫妻关系无关清华,无关60年代,它也是当前社会家庭伦理关系的一个侧面。
影片中的国文老师王国维
如果说,这个情节是虚构的,并非真实发生在那个时代的某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那么导演李芳芳还特意在片尾专门介绍了片中各种“跑龙套”的角色:冯友兰、钱穆、林徽因、梁启超、王国维、徐志摩、沈从文、朱自清、闻一多、陈寅恪、邓稼先.....此外,导演尽可能还原了历史形貌,并通过诗意的镜头语言将之呈现,比如,沈光耀在飞虎队宿舍中给家人写信的画面就与真实老照片几乎无差,相似的镜头还有当年在部队追逐新式飞机、为汽车灌油的场景等。
富商之子沈光耀的原型是中国空军飞行员沈崇诲
当然,电影中也穿插了诸如日军空袭重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发成功等影像资料,并多次运用平行蒙太奇将中国历史上的同一时刻或不同时刻同时拼贴在同一个画面内,但在我看来,电影《无问西东》仍然是现实主义的,它不仅属于过去,更属于当下或未来。某些现实主义者最感兴趣的是主题、人物或时间是否酷似于书本之外的现实;也有一些人认为,真实应该通过一种面对由事物表面产生的感觉的精确复写来达到,而不是通过对任何事物的一般视象的忠实来达到。
当时的清华物理教师梅贻琦对困惑中的吴岭澜说:“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无问西东》在以上两点无疑都是努力兼顾到了,因此,有人认为它主要是在为清华“写史”。但是,一种现实主义的结构应该需要某种特殊形式的现实主义叙述技巧,一旦这种叙述技巧与恒定的形式有所偏离,就有可能引领历史真实开始离开生活情境并走向形而上的真理,这种真理存在于历史,存在于当下,也将存在于未来。比如,影片中各种叙事蒙太奇的运用,尤其是对时空蒙太奇的平行、交叉,显然是为了在一种“历史现实主义”中传达出“真心、正义、无畏、同情”的永恒性。
这个故事属于所有时代
为了体现这种贯穿历史与当下现实的永恒性,导演让四个故事循环讲述,又不断在人物设置上体现为一种带有同样循环感的“角色轮换”安排。比如,富家子沈光耀以飞机投食的方式拯救了孤儿陈鹏却不幸在作战中英勇牺牲,而陈鹏的同学李想在经历了“见利忘义”的自我反省后,也用自己的生命延续了陈果果父母的生命,因而才有了拯救四胞胎的陈果果(难说四胞胎会在接来下的一个时代里或在相似的地理空间中承继着与父一代相类似的行为结果)。
张果果为四胞胎新家窗上作画
在这里,且不论如此编排是否有造作矫情之嫌,但导演确实通过这种刻意地角色分配,让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们在彼此相似的行动中增强了对“真心、正义、无畏、同情”的充分认同,而正是这种稳定甚或稍显宿命的角色分配,恰恰可以解释吴岭澜、沈光耀、陈鹏、李想、王敏佳、张果果包括和他们相关的人们以及当前和以后的许多关系是如何运作的。因为,“角色轮换”意味着同时承认自己的社会属性和他人的主体性,并接受彼此为双方的同类和补充,这当然是建立于对某种人伦关系或者道德价值的认同。
60年代陈鹏投身于核武器试验这一片段极具感染
本来,人们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考察的实质性成果就更多地来自于对差异形式(时间与空间)的高度关注,何况电影中的2017年、1962年、1938年、1923年又分别处于中国发展历史上颇为关键的几个重要时刻。因此,正是基于对北京和昆明这两点进行的连续性描述,人物关系的相互取代才成为可能,也因此,才使得不同人物关系对“真心、正义、无畏、同情”的认同与实践超越了单一时空。
“真心、正义、无畏、同情”,它们不仅贯穿了吴岭澜、沈光耀、陈鹏、张果果这些清华人的人生,也必然是、必将是他们同时代人、现代人以及后来人对生命的理解。同样的,正因为如果不在同一个位置对连续性进行描述,连续性就不可能得到说明,所以,《无问西东》并不仅仅属于清华大学,“无问西东”所涵义的“真心、正义、无畏、同情”应当适用于任何一方有人类生存的土壤。
不过,无论一部作品具有什么样的逼真,这个逼真总是在更大的人为技巧中起作用的。为保证更有质感的视觉效果,导演李芳芳坚持采用全胶片拍摄,并找来金马奖最佳摄影曹郁掌镜。而电影最终的呈现也确实没有让人失望,在创作者饱含深情的镜头下,祖国的一年四季、城市与乡村都精美如画,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构成了一种美妙的和谐。尤其是“静坐听雨”的情景和雨中捕鱼的画面,都彰显出野心勃勃的李芳芳在倾力打造一幅波澜壮阔的民族史诗图景时,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刹那温柔。
茅草校舍四处漏雨,雨声太大,教授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字“静坐听雨”,沈光耀推窗看见了雨中捕鱼和上体育课的同学。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