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油画精品展:百年沧桑 青春激荡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652626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五四运动油画精品展:百年沧桑 青春激荡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65262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五四运动油画精品展:百年沧桑 青春激荡

2018-05-10 13:45 | 来源: 吉林日报

  五四运动 周令钊

踱步 陈逸飞

  鲁迅先生 俞晓夫

  青年,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生力军。100年前,中国热血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伟大的五四爱国主义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

  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热血青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开辟了现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新纪元。梁启超在100多年前就说“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有作为、有理想、有担当的一代青年树立起崇高的理想,肩负起青春的责任,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回顾历史,为弘扬五四精神,让我们通过欣赏几幅艺术家的油画作品,来体会艺术家的感受与思考,追忆红色的年代、怀念激荡的青春。

  油画作品《五四运动》,是周令钊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完成于1951年。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创作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当时,应文化部下达的绘制革命历史画创作的任务,周先生创作了这幅《五四运动》。作品表现了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五四爱国运动,用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天安门前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集会游行,高举标语,散发传单,宣传动员民众,冲破反动军警阻挠的画面,运用写实的表现手法,生动的笔触、淋漓的色彩,热情讴歌了中国人民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

  陈逸飞先生创作的油画《踱步》,是以细腻的笔触、真实的场景再现并揭示了时代精神。这幅作品完成于1979年,这一时期陈逸飞的主要绘画创作多选择历史性题材,且在思想上抛弃了陈腐的束缚,开始大胆地追求历史的真实性,将历史的面貌通过画笔再现在油画作品上。《踱步》是一件自画像性质的作品,画面左侧是一把带有厚重历史感的老旧的黑色靠背木椅,右侧是陈逸飞自己低头沉思的背影,而画面的背景则是五四运动前后旧中国受欺辱、受压迫的历史片段。艺术家将这些我们熟悉或不熟悉的画面融合在一起,将自我置身于画作中,并置于大量的历史图像前,这种作者自我在场的创作风格,在陈逸飞之前的“宏大叙事”题材作品中是未曾有过的。《踱步》正是艺术家反思的形象记录,他把自己放在这些旧照片、旧图像前,于是他也就成了一个在中国近代苦难中寻找人文主义思想的有抱负的艺术形象。这幅油画作品代表了陈逸飞的艺术创作的一个深刻转折,这一转折首先不是从画风而是从思想精神领域开始的。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运动,它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苦难之后唤醒中国,在于蒙昧之后的思想解放;五四时期的历史图像与生活在当下的画家的自我形象的共存,在这里构成了一种跨越历史时空交流的可能。《踱步》因此成为了中国新时期美术从反思到走向国际化道路的一个起点和标志。

  油画作品《鲁迅先生》,是油画家俞晓夫先生的作品。这幅作品表现的文化背景是在五四运动前后,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学者发起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俞晓夫的画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力,画面虚实相间,特别具有绘画艺术的表现力。画面中的鲁迅一袭白衣,紧握拳头,不失正气凌然。俞晓夫说:“我一向喜欢鲁迅先生,很崇拜。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难得的文化大家,尤其是其极具人格魅力。”

  还有许多表现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各个时期的优秀作品,很多作品都以举起“民主”和“科学”的两面旗帜,猛烈抨击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新文化为表现主题,以此说明当时进步青年和中国先进分子的觉醒。新文化运动不仅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同时随着这次运动而更加深入发展,使社会主义思潮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思潮而成为运动的主流,并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准备。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样宏大的历史诗篇,为艺术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财富和创作源泉。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