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幻想类小说比重仍最大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679565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2017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幻想类小说比重仍最大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679565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2017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幻想类小说比重仍最大

2018-06-28 14:46 | 来源: 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

  3、历史类

  2017年,历史类作品的数量依然保持持续增多的势头。

  ——历史类小说创作中,穿越和重生类型占比仍然很大,但创作中幻想和架空过多的局面开始改变,写实的作品逐渐增多。女频历史类创作中古代言情仍然是主流,但家国与个体、传统文化的传承等在作品中开始显现。在人物塑造方面,因为现实因素的介入,人物形象由扁平、低龄化向饱满、成熟转变。

  ——网络历史小说不断向经典作品和传统文化借力,开始依靠传统文化、主流价值观来保证作品的精神品质,通过向经典吸收养分以保证文学品质。趣味低下、人物扁平、情节粗糙以及无节制追求“长”“爽”的情况得到改善。女频历史言情类写作中,开始出现了向明清世情小说靠拢的风潮,特别表现为对于《红楼梦》等作品从器物名称、语言到章回体结构的借鉴。

  ——以“杂学”充实细节的手法由男频向女频蔓延。借由传统文化中的技艺、趣闻、历史传奇等丰富作品细节,在历史类作品中相当普遍,最突出的是曾经风行一时的《新宋》。女频中《华簪录》引入了古代首饰制造工艺,改变了女频中主要用医术、服装造型等技艺填充细节的写作风向。

  ——以女性受众作为主体的历史类网络文学改编剧社会反响热烈。《醉玲珑》《孤芳不自赏》《如懿传》等火爆一时。

  ——正面表现历史的作品依然偏少。网络历史小说的写作依然大量依赖穿越、架空,基于历史事实正面书写历史的作品数量还不够多。

  4、其他类

  在网络文学的其他众多类型中,军事类、都市类、言情类等读者数量持续增多。

  ——军事类创作异军突起。抗日战争成为军事类众多作品共同选择的历史背景。《诡局》《抗日之特战兵王》表现突出。融合玄幻和都市元素的军事类创作也表现抢眼,《校花的贴身高手》《秋江梦忆》等都值得称道。

  ——都市类小说逐步和现实类创作分离,各种创作手法和元素兼容并蓄。男频的《武林大爆炸》融合了传统武侠、现代生活和英雄精神;而女频的《写给鼹鼠先生的情书》《他站在时光深处》延续女性都市言情的一贯写作风格,以女性视角为切入点,情感细腻,文笔清淡;《夜旅人》将现代和曾经的历史时刻交错,展现了言情小说的形式创新和深度开拓。

  ——二次元文化元素不断进入网络文学创作。《暗黑者》《灵魂摆渡》等都因融合了这些小众风格而大受欢迎。

  ——类型交叉融合,新类型不断被拓展出来。网络文学创作逐渐改变以单一类型模式完成创作的局面,不断在类型的交叉融合中实现创新,并不断有新的类型被拓展出来,使网络类型小说创作得以不断丰富和深化。

  ——历史虚无主义倾向仍然需要警惕。不少作品带有明显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表达了历史发展由个人行为和偶然事件决定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二、队伍状况

  2017年,中国网络文学创作队伍的发展,总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网络文学创作群体不断扩大,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唐家三少、辰东等著名作家依旧影响巨大,新人开始崭露头角。男频中二目、风清扬都以个人首部作品而登上2017中国网络文学排行榜;女频中90后、95后作者数量开始逐步扩大,年轻化趋势更加明显。

  ——党和国家对互联网及网络文学的日益重视,网络文学受众日趋增多,网络作家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网络作家群体对党和政府的向心力明显增强。

  ——网络作家日益向经济发达地区汇聚。从地域分布来看,网络作者主要集中在东部、南部沿海的浙江、上海、江苏、广东及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不仅网络作家的总体数量多,“大神”和重点作者的比例也最高。西南部地区当中,四川和湖南是网络文学作者相对较多的省份。

  ——网络作家大多汇聚在几家大型网站,但在不同文学网站间迁移日益增多。阅文等大型平台汇聚了一大批优秀作者。同时,同一作者在不同平台以不同的笔名(马甲)同时开文以及在不同平台间迁移的情况日渐增多。

  ——全IP开发助推网络文学“造神”风潮。出于 IP价值开发策略,网络文学作家从键盘前走向大众前,开始参与电视剧、电影改编,特别是在互联网平台中,通过百度贴吧、微博、知乎等平台完成“造神”行动。

  ——底层作者的成长需要认真关注。网络文学发展受资本支配严重,“明星”效应显著,导致行业收入两极分化严重。大多数写作者的收入来源靠网络订阅付费,在与网站签订协议时面对“霸王条款”无力应对,拿到的酬劳很低,甚至还不到各省市的平均最低收入标准。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