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
刘亮程《本巴》 我也将自己与文学安顿在万物中
我需要穿过江格尔浩瀚茂密的诗句,在史诗之外,创生出一部小说足够的时间。我在这场梦中的时间里飞了起来。
在史诗驻足的地方,《本巴》开始讲述。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最早产生于13世纪,在游唱中被不断加工创新,史诗的内容逐渐丰富,承载着古人对自然、人生的理解,是一个民族历史记忆、经验情感、诗性智慧的集大成。作家刘亮程十多年前读到《江格尔》,深受震撼,从此念念不忘一片草原,感动于史诗的天真带给部落的希望与力量,又为史诗里“人人活在二十五岁青春”的一句诗所触动,于是便有了以《江格尔》为背景展开的长篇小说《本巴》,以此追溯逝去的人类童年,探寻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与诗性智慧。
“当我们面对一个噩梦的时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惊恐万状中醒来,一切都被留在了梦中,你摆脱了。但是还有另外一个办法:你飞起来。不要把梦中的事带到白天。”这是属于《本巴》的创作缘由。本巴是故事主人公居住地的名字,词意为宝瓶,人与万物的母腹,形似宝瓶的母腹是每个生命的故乡。刘亮程自述《本巴》是写给自己的童年史诗,也是自己的童年之梦。“写《本巴》时,我一直站在被人追赶的童年之梦的对面。”这一次,面对噩梦,他没有惊慌逃跑,他选择站在史诗尽头重启时间,在古人想象力停住的地方重整山河,塑造了一个没有衰老没有死亡、人人活在二十五岁的本巴国度,在游戏、故事和多重梦境里,带人回到世界原初意义上的本真。
正如作家本人所言,写作最重大的事件,是语言进入。语言成为绝对主宰。语言创始时间,泯灭时间。梦中黑暗的时间被语言照亮。“这是语言做的一场梦。《江格尔》史诗给了我巨大的梦空间。它是辽阔大地、无垠天空。我需要穿过江格尔浩瀚茂密的诗句,在史诗之外,创生出一部小说足够的时间。我在这场梦中的时间里飞了起来。”语言让梦境、历史、现实重新起飞,故事由此重新开端。在语言所创造的此在里,他让自己成为说梦者齐,“在万物中,睁开眼睛”。而之前刘亮程说自己因为写《捎话》的战争写得过于痛苦,所以“这场史诗是没有疼痛的”。
评论家李敬泽认为《本巴》不仅致敬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同时也向着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我们共同的多民族灿烂文化和伟大遗产致敬。这种致敬包含着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同遗产的认同和珍视,包含着我们这代各民族作家要承担起来的共同的责任,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得这个伟大传统在我们的时代发展、生活的变化中不断地保持活力,不断地使传统成为一个面向未来的新的创造性力量。他表示,这部作品打开了一种极富想象力的认识和感知结构,是一个景观式的存在。
对于《本巴》所体现的文学性与创新性,评论家阎晶明如此评论:“作品有着坚实的史诗来源和神话背景。既充满传奇和诗意,又融入了真实的历史故事,既是对遥远历史的书写,又和今天的现实有所勾连,佐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对此,评论家何向阳也认为:“这种创新性又与人类的原初性和古老性相关,是在旧‘我’中发现新‘我’,在人类固有的叙事中发掘新的想象。”
而文学是关于时间的造梦艺术,写作者总需要穿梭于多个时间里,时间是刘亮程永恒的创作母题。在新疆,他说自己过的时间总是比别处晚,每天晚两个小时,一年下来,就晚了将近一个月,那么多年累积下来,“有一种生活在文学时间里的感觉”。《本巴》设定了多重嵌套的时间结构:现实世界的齐创造了史诗,史诗本身即是齐创建的一场梦。齐创造了史诗和史诗中的众多英雄,但是他不知道他所创造的那些人物会自己做梦,梦是这些史诗人物多余出来的一种生活。作家李洱曾就此谈道,小说家处理时间时,一般都是将历史时间、自然时间和个体时间三者进行结合,刘亮程以他独特的方法处理了这三种经验与三种时间,这是《本巴》最突出的特色。可以说,《本巴》写的是史诗,也是我们所经历的尘世生活,它体现了民族文化所拥有的无限魅力与世界性。它更是一本“时间与梦之书”,带领我们回到时间的远处和民族民间的传统,在中华民族传统的历史、精神和思维方式中寻找到新的可能。刘亮程相信:“在我的笔下,时间是温柔的,时间不会丢弃任何一个生命,当属于自己的一生过完的时候,生命会用另一种形式在时间中继续往前存在。”
不过,也许比起《本巴》,关于作家的时间观和文学观读者更可以追溯到的是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这本书对刘亮程的意义无疑是非凡的,从三十岁写到四十岁,他说自己青年到中年的生命耗在一部书中。如他所说:“我也在文字的村庄中生长出无穷的时间:经受一粒虫子的最后时光,陪伴一条狗的一生,目睹作为家的房子建起、倒塌,房梁同人的腿骨一起朽坏,在一件细小事物上来回地历经生死枯荣,每一个小片段中都享尽一生。我在自己书写的事物中过了多少个一百年。”
土地滋养了刘亮程的写作,他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新疆乡村怀有极其深厚的感情,而且乐于向众人述说他对土地爱得深沉。从《一个人的村庄》到《本巴》,他为这片土地写下了很多封情书。刘亮程来自沙湾乡村,50岁后,又从城市回到了乡村。2014年,他在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菜籽沟村创建了新疆首个艺术家村落,从此有了一个小小的自足的世界。“日月星辰,斗转星移,都发生在我们家房顶上头。所以,你居住的城市尽管很大,但淹没其中。我居住的乡村虽然很小,但在整个生存世界的中心。”刘亮程喜欢写作时的自己,“能对花微笑,能听懂风声虫语,看懂白天黑夜”,写作于他而言,是与自然、生命万物的沟通之旅:“我静悄悄地听万物的灵说话,后来我说话时,感到万物在听。”(袁欢)
来源:文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