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中神秘的东夏国,竟然在吉林此地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3845302
盗墓笔记中神秘的东夏国,竟然在吉林此地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384530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盗墓笔记中神秘的东夏国,竟然在吉林此地

2024-05-06 09:51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小说《盗墓笔记》里提到的建立云顶天宫的东夏国,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答案是肯定的。

  吉林磨盘村山城遗址晚期遗存的发掘,首次在考古学上实证了东夏国都城南京,填补了我国东夏国考古学研究的空白。

image.png

磨盘村山城全景

  磨盘村山城位于图们市长安镇磨盘村西南2公里处,海兰江在城南1公里处汇入布尔哈通河,山城的南、东、北三面为布尔哈通河环抱。山城修筑在一座呈盆状的独立山体上,当地称之为城子山。磨盘村山城最早见载于20世纪40年代,1961年被列为吉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磨盘村山城平面呈阔叶状,城垣依山势沿山脊或山腹以石块砌筑,内外两壁,墙内充填土石,周长4549米,最高处海拔390米。现存门址7处,东门、北门、西门为主要门址,均有瓮城。城内地势开阔,多为平缓坡地,遗存十分丰富。根据城内自然冲沟以及地势起伏情况可分为东、中、西、北、南五区,城内有两纵两横的路网结构。道路两侧可见大量经过人工修整的人工台地,台地上遗存十分丰富,在中区和东区采集到大量的板瓦、筒瓦等建筑构件。

  此处遗址自2013-2023年共发掘近8500平方米,2020年度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通过遗址的发掘和城墙的解剖工作。城内遗存可分早晚两期,其中,早期遗存在七世纪末八世纪初,为渤海早期遗存,晚期遗存属于金末东北地方割据政权——东夏国遗存。

image.png

1号-3号建筑基址航拍

  磨盘村山城的城墙及部分城门为早期始建,晚期进行了增筑、改建或沿用。早期城墙宽度及外墙高度均约达到4米,依山势修建阶梯式平台,平台之上开挖基槽垒砌石板或石块作为墙体基槽,墙体利用块石错缝垒砌,外墙面较内墙面规整,内侧墙面多用砂土板筑倚护。晚期利用早期城墙进行增筑。山城共发现7座城门,3号门址、7号门址发现早晚两期叠压的门道,1号门址晚期门道及墙体下叠压了大量的早期建筑构建,这3座城门是比较明确的早晚两期沿用的城门。6号门址通过发掘解剖确认为晚期破坏早期城墙修建的门址。2号门址通过解剖确认了均为东夏国时期叠压的两期门道,均保存有木地栿,未发现早期城门迹象。早期城门保存状况较好,以石块修砌边壁,地面铺设大型石板或石砌踏步。晚期城门则多以黄沙土铺垫门道。

image.png

凤鸟脊饰

  晚期遗存包括中区的大部分建筑基址、一座院落和北区的冶炼作坊及小房址,东区的一座院落和多处小房址,西区的所有遗迹包括四座大型建筑址及一座小房址。其中中区中部建筑群规模最大,经钻探确认有11处建筑基址,这组建筑群中轴线上自北向南,由低渐高可见3处纵向(坐西朝东),3处横向(坐北朝南)建筑基址,在中轴线的西侧和东侧略低于中轴线上的台地上,各有3处和2处横向建筑基址。发掘表明,1-5号建筑基址均为密集础石建筑,其中4号建筑基址地表可见近50厘米的炭化粮食堆积,在2号建筑基址排水沟内出土一方铜印,推测为东夏国官仓所在。25号建筑位于中区建筑群北部,建筑的基础为有序排列的柱坑及木柱,可能为官仓功能分区的一部分。中区1号院落内部有带火炕的小型房址4座,院内出土部分铁渣,推测与加工铁器有关。2号院落位于东区北侧,紧邻城墙,为1处台基式建筑,坐北朝南,地面铺砖,出土大量兽面瓦当、檐头板瓦、鸱吻、凤鸟、频伽脊饰等建筑构件,应为高等级礼制性建筑。在东区早期建筑群的东侧,揭露出小型房址6处,半地穴式,带火炕,部分存在改建现象;东门东南揭露小型房址5处,部分附带院落。这些小型房址均存在两个一组紧密排列的情况,应为东夏士兵居所。西区坐西朝东的坡地上,分布有阶梯状人工台地20余处,其中20-22号建筑基址为带火炕的大型建筑,灶坑修筑规整考究,存在多次改建现象,为东夏国高等级居住区或官署区。北区揭露中小型房址7处,房址形制、方向均不统一,分布较随意,为东夏国平民居住区。

image.png

铜人像

  磨盘村山城遗址晚期遗存的发掘,首次在考古学上实证了东夏国都城南京,获得了丰富的考古学资料,填补了我国东夏国考古学研究的空白;东夏国遗存的研究对我国古代边疆民族历史的研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均具有重要价值。

  磨盘村山城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随着公众对文化追求层次的提高,遗址现场展示需求的呼声越来越高,合理、有效地利用遗址成为缓解保护压力和满足公众需求的有效手段。磨盘村山城具有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存,多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为该城址的保护、展示与利用提供了考古支撑。

  东夏国兴亡

  13世纪初,蒙古部落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崛起于北方草原,金朝内部的起义也乘机而起。

  金崇庆元年(1212年)契丹人耶律留哥乘金朝动乱之际在隆安府和韩州一带聚众反金,金朝派辽东宣抚使蒲鲜万奴前去镇压,然而蒲鲜万奴在归仁县北细河遭遇失败。随后,耶律留哥在咸平建都。与此同时,蒙古木华黎大军开始向辽西进军。从贞祐三年(1215年)正月到八月,蒙古军攻陷“城邑凡八百六十有二”❶,金朝在东北的统治摇摇欲坠。为防御蒙古军队和耶律留哥的进攻,金宣宗于1215年三月,诏谕蒲鲜万奴“选精锐屯沈州、广宁以候进止”❷。但刚刚被耶律留哥击败的蒲鲜万奴开始怀有异志,他率军进攻咸平,在赶走耶律留哥后的第十四天❸叛金自立。蒲鲜万奴“据辽东僭称天王,国号大真,改元天泰”❹,从之者众多。随后蒲鲜万奴开始向周边地区进攻。贞祐四年(1216年)三月,蒙古军队和耶律留哥发动了对辽东的进攻,木华黎军占领了兴中府等地,耶律留哥占领了东京,蒲鲜万奴进退失据,只得向蒙古军队投降。贞祐五年(1217年)四月,蒲鲜万奴“破金兵于大夫营,转入女真故地,自称东夏国”。至此,蒲鲜万奴离开辽宁地区,在今吉林省东部的东海女真故地稳定下来,开始统治吉林等地区。

image.png

  东夏国极盛时期疆域包括了今吉林省大部,黑龙江省中东部,乌苏里江以东至库页岛以及朝鲜半岛东北部等地区

  东夏国存续期间有两个都城,一个是开元,一个是南京。开元是东夏国王城所在,位置在今俄罗斯境内的乌苏里斯克南面的克拉斯诺亚尔山城,而南京则位于今延吉市以东10千米的城子山山城❺。

  鼎盛时期东夏国的疆域,西北至今黑龙江省阿城白城子,西南至今辽宁省丹东九连城,东南到今朝鲜咸镜北道吉州与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双城子。

  东夏国的官制大致承袭金朝❻,中央设尚书省和六部,地方设有行、部、路、府、州,以及地方行政组织猛安谋克。

  在东夏国迁入海东地区时,成吉思汗调木华黎南下攻取中原,仅留数千兵力驻守辽西,因此无力剿灭叛蒙自立的蒲鲜万奴。后蒙古汗国对偏居于东北一隅的东夏国采取安抚的政策,承认其独立地位,东夏国则向蒙古汗国称藩纳贡❼。

  从贞祐五年(1217年)直至金正大元年(1224年),东夏与蒙古汗国之间保持着较为友好的关系,使得吉林地区得到了暂时的安定。

  但蒙古汗国没有坐视东夏国的发展,窝阔台继位后,于金天兴二年(1233年)“诏诸王议伐万奴,遂命皇子贵由及诸王按赤带将左翼军讨之”❽。九月,蒙古大军进入吉林地区,并攻至东夏国南京,随后很快占领了东夏国都——北京开元城,以及恤品、曷懒等地,蒲鲜万奴被擒,东夏国灭亡。吉林东部地区被纳入蒙古汗国的版图片。(作者:马春雪)

  注释:

  ❶[明]宋濂.元史·太祖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6:19.
  ❷[元]脱脱,等.金史·宣宗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5:307.
  ❸李健才,刘素云.吉林省历史——古代部分(从远古到1840年)[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164.
  ❹[明]宋濂.元史·太祖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6:19
  ❺李健才,刘素云.吉林省历史——古代部分(从远古到1840年)[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168—169.
  ❻王慎荣,赵鸣岐.东夏史[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144.
  ❼王慎荣.十三世纪蒙古和东夏的关系[J].史学集刊,1987(4).
  ❽[明]宋濂.元史·太宗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6:32.

  延边州委宣传部供图

  特别鸣谢 方志吉林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