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秋沙鸭保驾护航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3855225
为中华秋沙鸭保驾护航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3855225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为中华秋沙鸭保驾护航

2024-06-18      来源: 中国吉林网

  世界著名鸟类学家亨德森说:“如果没有鸟类的作用,人类就不能在地球上生存,昆虫的力量如果超过鸟类,所有的植物就会消失。”

  可见,保护珍稀鸟类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

  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保护珍稀野生动物,距今已有一千多万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比扬子鳄还稀少的国际濒危物种,被誉为“水中活化石”和“鸟中大熊猫”。它作为生物多样性旗舰物种和区域性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对栖息地的生境要求却极其苛刻,它生活的水域中,水质要清澈,食物要充沛,巢址要远离人群,且人为干扰少,只有符合它的择居标准,才能来栖息和繁殖。

  长白山区有着优质的水域,且森林资源丰富,适合中华秋沙鸭在此安家。

中华秋沙鸭.jpg

中华秋沙鸭  来源/图虫创意

  中华秋沙鸭能够安心地在长白山水域繁殖,离不开长白山自然保护中心科学院动物所的科研人员“悉心关照”,他们功不可没,他们为中华秋沙鸭繁殖生长保驾护航。

  2008年,科学院朴龙国老师在头道白河岸边发现飞翔的中华秋沙鸭。朴龙国老师与中华秋沙鸭一样“闻名遐迩”,退休前他是长白山科学院的动物专家。多年以来,他与科学院的朴正吉老师一起去寻找去观察。如今,两位朴老师都已退休多年。可是,他们离岗并没有放下工作,在两位老师的引领下,科研组的几位老师一直进行中华秋沙鸭课题研究。

  中华秋沙鸭不会筑巢,只能在固定的巢穴去孵化。可是,20世纪后期大面积森林的采伐,长白山地区的老龄阔叶树也未能幸免,适合中华秋沙鸭营巢的老树所剩无几,而新生长的次生林木成长还需要时间,没有足够大的树洞适合中华秋沙鸭安家。它们找不到繁殖的家,自然面临缺少“婚房”的尴尬。

  怎么办呢?

  两位朴老师和科学院几位专家研究这个令人头疼的现象,几番商讨后,他们决定给中华秋沙鸭开发“新楼盘”——人工巢,这样就可以解决野鸭的“婚房”和“产房”的难题。

  说干就干!

  朴老师带着科研人员沿着河道迂回踏查河流宽度,河流深度,水流速度,河岸植被。以及河中鱼类的资源,一项项地认真记录,还绘出了河道分布图,一路踏查,几番考证,多次研究,设计了建造人工巢的翔实方案。

  建巢地点勘查妥当,搭建方案重磅出炉,最后环节就是安装。

安装鸭巢.jpg

  2013年初春,长白山还是白雪皑皑,河流尚未全部融化,天气还没有转暖,但是,春的气息已经悄悄萌动,为了早日给中华秋沙鸭筑巢安家。专家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蹚着莫过膝盖的积雪奔波忙碌。他们在河岸边的青阳树的主干上挂起了人工巢。几年间陆陆续续,为中华秋沙鸭量身定做了300个仿真人工巢穴,解决鸭妈妈“产房紧张”的问题。

  科研人员对中华秋沙鸭付出了暖暖的爱。

  青鼬和松花蛇是中华秋沙鸭的天敌。青鼬上树的能力强,爬到树巢以后,会把母鸭吃掉,待孵化的蛋就会寡了。松花蛇专门吃蛋,蛋吃了,雌鸭也就无蛋可孵化了。中华秋沙鸭的天敌同样是保护动物,既不能伤害野鸭的天敌,又能够保护好野鸭,科研人员可谓煞费苦心,他们用薄铁皮将悬挂人工巢箱的树木包上,办法有些原始,却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

  自从2012年开始关注中华秋沙鸭后,科研人员每年的春夏秋三季都头道白河、古洞河、富尔河、鸭绿江和松花江等水岸跟踪调查。春寒料峭,顶着风雪在水岸观察;夏季闷热,忍受蚊虫叮咬,在岸边寻找;秋风萧瑟,裹挟寒意,进行迁徙前调查。唯有冬季,中华秋沙鸭迁徙去了南方,本以为科研人员可以轻松了,然而,朴龙国老师却带着团队奔往南方调查冬季栖息地的生境。

保护秋沙鸭1_副本.jpg

  中华秋沙鸭每时每刻都在牵动着科研组的成员目光。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在头道白河沿岸设立有多个监测点,在中华秋沙鸭生活的时间段,每天,朴龙国老师都与科研组成员姜权蹲在河边观察,记录中华秋沙鸭的每日数量,通过一部望远镜与野鸭们用目光交流。久之,科研所的每一位成员,都能从野鸭的肢体语言中,读懂野鸭的喜怒哀乐,从野鸭的眼神中捕捉到忧伤,从野鸭捕鱼的时间推断河水中鱼儿的数量,从鸭宝宝游泳的队形中感知它们是否遇到了天敌……科研组成员察言观色,把野鸭当作了亲人,也当作了朋友,野鸭生活在长白山区的日子,每一位科研人员都倾注了全身心地爱。

  古洞河食物丰沛,水质清澈,是中华秋沙鸭迁徙途经地,但不是主要繁殖地。但是,科研组也在这里安装了人工巢,当年就有雌鸭入住,且效果非同凡响。2018年后,这里的人工巢不见雌鸭孵化。为什么?牵动了科研人员的惦念,经过调查,发现这里受到重度人为干扰,对于中华秋沙鸭孵化影响非常大。这件事,科研人员很伤感。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头道大河作为中华秋沙鸭的重要栖息地之一,这里有中华秋沙鸭的产房,还是鸭宝宝的幼稚园,这里承载着中华秋沙鸭成长中的重要责任。

观测秋沙鸭3_副本.jpg

  多年来,中华秋沙鸭栖息在头道白河的几个月间,保护站的工作人员天天透过大桥护栏的观察口靠双眸观察,并记录中华秋沙鸭数量和变化。其实每一个生命都值得珍惜,每一次记录都是一次致敬。然而,中华秋沙鸭是明星级的野鸭,具有超凡的吸引力,明星鸭在头道白河孵化和鸭宝宝在这里成长期间,自然会吸引摄影爱好者的目光和镜头。中华秋沙鸭天性警觉,人类的身影和脚步声都会给它带来惊恐。

  为了保护中华秋沙鸭繁殖栖息地,不受人为干扰破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又结合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头道站实际情况,《中华秋沙鸭监测点管理制度》得以制定。制度规定监测人员对入区人员进行中华秋沙鸭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野生鸟类保护知识;禁止捕猎野生动物、破坏河流、电鱼、下网等违规违法行为;禁止在管辖区内毁巢、取卵、射猎、乱扔垃圾、制造噪音、食物引诱、摄影强光照射以及其他实施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生息繁衍的行为。所有入区观测、科研人员必须持有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入区通行证。

  长白山自然保护中心还提醒巡护员:“你们巡河时,要避开中华秋沙鸭,不要干扰它,记录和监测时,不要发出声音,做好周边区域的巡护工作,保护是我们的工作,我们保护的是鸟中的大熊猫,是国家的宝贝,也是长白山的宝贝,这是我们的荣耀,我们这里怠慢了它,来年它就不选择长白山安家了。”

  就这样,中华秋沙鸭从孵化到生长,长白山自然保护中心和科学院的工作人员在全程暗中助力,并心甘情愿给它充当保护伞。

给中华秋沙鸭投鱼.jpg

  中华秋沙鸭跳巢之后,鸭宝跟随鸭妈妈涌入附近的河流,河流是中华秋沙鸭的“餐厅”。科研人员蹲在河岸时经常发现,雌鸭带着鸭宝不停地在水面焦急地徘徊,每次潜水却捕不到鱼。凭借观察的经验,已经确定野鸭们在为食物焦虑。科研组急忙将困惑汇报给保护中心,长白山管委会也获悉了中华秋沙鸭缺少食物的窘迫。尽管资金短缺,还是拨款购买鱼苗为野鸭补充养分。这时,救助站工作人员开始投放的鱼类,有柳根子、花泥鳅……中华秋沙鸭对食物要求极其苛刻,食物要鲜活,它不会亲近窒息腐烂的鱼类。工作人员每次从渔场购置鱼儿后,要全程带着氧气泵,唯恐七公分左右的小鱼儿缺氧窒息。运输鱼儿的过程,工作人员非常谨慎,行驶的车辆既要速度,又不能颠簸,保证每一条小鱼都活着。唯恐鱼儿颠簸而不适,影响中华秋沙鸭的胃口。中华秋沙鸭是野鸭中的“大胃王”,每次都要投放鱼儿300斤左右。

  有一次投喂时,偏巧下起小雨,几名工作人员拎着装满鱼儿的水桶脚步匆忙,攀山岩,穿林间,马不停蹄般奔往河岸。这一路,更是辛苦,担心鱼儿缺氧,尽管负重,尽管脚下湿滑,也要脚步如飞。来到岸边,小心地将鱼儿倾倒在河水中。看着鱼儿进入河流中,摆动着鱼尾游走了,工作人员才直起腰来,开心地笑了。尔后,快速退出,还原中华秋沙鸭的静谧的饮食环境。每年入夏之后,救助站三两天就要为野鸭们“改善生活”。每次投食都很疲惫,可是,工作人员却心甘情愿,因为可爱的中华秋沙鸭不再饿肚子了。尽管顺河岸投食很辛苦,他们却说:“全力为中华秋沙鸭营造一个优质安全的生活环境,这是我们的责任。”随着长白山水域野鸭数量增加,所需鱼儿也在增加。投放的鱼儿,不仅仅专供中华秋沙鸭独享,河水中的其他野生动物也都能分得一杯羹。

  2023年春天,有一个人工巢中的雌鸭完成了孵化,它带着鸭宝跳入河水中,细心的科研人员发现,跳出的鸭宝与实际孵化的鸭蛋数量不符,急忙爬树探巢,发现里面还有一枚鸭蛋,拿出来后,都能清晰地看到小鸭子的轮廓。情急之下,他们把尚未孵化出小鸭子的鸭蛋拿到救助站,放在保温箱中,次日,小鸭子破壳而出。同时出壳的还有一只绿头鸭。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又惊又喜,挽救了小生命。可是,鸭宝生活却是个难题。救助站只好在院子的角落堆砌一个水池,放入清水,把两只鸭宝放入水池里,鸭宝见到清水后活力再现,扇动翅膀畅游在人工的游泳池中。

  中华秋沙鸭是生命,还是珍稀动物,对待它可要谨小慎微。

  之后,救助站又多了新的工作任务,每日要去捕捉虾米喂养鸭宝,随着鸭宝渐渐长大,虾米无法满足它们的胃口,工作人员开始去捉鱼,所捉的鱼儿也不能喂饱鸭宝,只好去购买活鱼儿来喂养鸭宝。八月末,鸭宝长成亚成体,离迁徙的日子临近,救助站不得不将两只野鸭放生。工作人员看着从“小不点”长成亚成体的中华秋沙鸭非常开心。可是,他们相处几个月,都有了深厚的感情,看着它们离开救助站进入水域,工作人员都泪眼汪汪,内心有不舍,更多的是担忧,因为亚成体中华秋沙鸭将要面临着迁徙,迁徙将是对它严峻的考验。

  对比从前,放眼未来,2012年,在头道白河区大概有两到三只雌鸭开始孵化,2019年有十三个人工巢中有雌鸭在繁殖,2023年有五十九对中华秋沙鸭在长白山保护区“结婚”,并进入人工婚房。初步统计,2024年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已达到四百只左右。

  在长白山区域,如中华秋沙鸭一样珍稀的野生动物有很多种。这些生灵的存在,才有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的循环圈。在生态中,我们认识生命;在生命中,我们守护生态。守护森林资源,呵护河流生态,就是我们保护的家园之根。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理念不仅是共识,更应成为每个人的责任。守护好大自然中的生灵,也是在守护我们生活的家园。

  作者简介:陈凤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文集《瀚海情书》《守护大山的人》《长白山下是我家》《记得住乡愁》《追鸭记》。

    * 除署名外,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编辑:曹淑杰

看吉林新闻,尽在吉网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