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前,梨树县建起了一座 “百米大宅”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3866858
几千年前,梨树县建起了一座 “百米大宅”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3866858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几千年前,梨树县建起了一座 “百米大宅”

2024-07-18 10:26      来源: 吉林文脉微信公众号

  自古以来,人类择水而居。梨树县也一样,位于东辽河畔边,建县147年。这里不仅有清代柳条边、辽金时期偏脸古城、唐代土长城遗址,还有一处更久远的历史遗迹,那就是距今六七千年以前新石器时代的长山遗址。

长白遗址示意图.jpg

长山遗址位置示意图

  长山遗址是1983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被发现的,2007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对该遗址进行了复查,确认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长山遗址2016年发掘区示意图.jpg

长山遗址2016年发掘区示意图

  2016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对长山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经过三个月的挖掘,共发现房址23座、墓葬10座,灰沟10个、灰坑299个(生活垃圾坑)。挖掘中还发现一座近百平方米的房址,里面有大量陶片、动物骨骼、石器、骨器、可复原陶器、玉器以及陶塑人像,房址内有18个灰坑和8个灶等遗迹。“百米大宅”的规模和结构引起考古人员的种种猜测和联想:是远古先民的议事厅?(就像现代的村委会或社区)

  当年发掘新石器时代陶器、石器、青铜器标本1500余件。商周、汉魏、隋唐、辽金以及元、明、清等时期的历史遗址和文化遗存都有体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器多夹细砂,器表装饰以刻划之字纹和几何形纹为主,另有少量红彩陶片。石器中多见打制石镞、刮削器和石叶工具等。

陶人面像_副本.jpg

陶人面像

  遗址西北下坡出土了以纹饰三陶片和细石器为代表的6000年前的新石器文物,东南坡出土了以素面陶和磨制石皿旦器为代表的3000年前青铜器时代晚期文物。出土的石磨棒、研磨器用于谷物脱壳,石刀可用于种植或切割使用,切割下来的兽皮和修整后的木料是原始居民的生活保障用品,是出现农耕文明的证据之一。农耕文明为定居生活提供了可能,为拥有充裕粮食、饲养家畜创造了条件。遗址表面散布的大量鱼骨、贝壳也可以看出数千年前东辽河畔先人们的生活情景。

6宫图.jpg

  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辽金时期的遗物中含有数量众多的石质或铁质箭镞,说明狩猎在当地人们的经济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外,出土的青铜时代磨制石斧、石铲、磨盘等农业工具说明该时段农业生产有了明显的进步。实物说明6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梨树县境内就有人类居住。

  长山遗址处于小城子镇西北的长山村,位于东辽河中游左岸的一处高台地上,距离河流很近,却又不易受到洪水泛滥的影响。据考证,长山遗址为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古村落遗址,是东北地区目前发现的二十多个新石器时代典型文化之一。它处于东辽河畔的漫岗上,西隔乡道,东为防风林带,北距东辽河约1.5公里,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4°25′55.8”,北纬43°44′23.5",高程147米。地势北高南低,四周平坦,漫岗最高处高出周围地表约10米,南北长400米,东西宽200,俗称“长山岗子”。因岗上有蒙古人设立的敖包,又称“敖包岗子”。

新石器.jpg

  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到辽金时期,长山遗址成为当时人们的理想居住地,留下了梨树县最早的人类活动印迹,一代又一代先民在此生息繁衍,为研究东辽河中下游文明提供了重要依据,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来源:梨树县档案馆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