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三小时,读透吉林三百年?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3971600
如何用三小时,读透吉林三百年?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3971600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如何用三小时,读透吉林三百年?

2025-08-19      来源: 吉林文脉微信公众号

白山巍巍

松水泱泱

三百多年间

风云激荡的历史画卷中

一幕幕不容忘记的历史时刻

  在这片土地落笔、着墨

……

 

  今天,在长春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览将把这三百多年的跌宕历史,浓缩成九个展区中约三个小时的震撼旅程。

  展览首次全面系统性挖掘吉林近现代史,填补了吉林省长期缺乏近现代史专题展览的空白。

  在这一展览中,1200张历史图片、1000余件珍贵实物、70组数据图表,构成了一部厚重而立体的史书。

  今天,这本史书将翻开它的厚重一页。

近现代史展1_副本.jpg

  在这里,你能穿越时空;在这里,你能读懂吉林。

  在这里,读懂吉林的历史

  提起这项展览,两个和“时间”有关的因素,值得我们着重说说。

  其一,是这项展览的举办时间。为什么要在现在举办这次展览?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节点举办这次展览,对于生动鲜活讲好吉林的历史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开拓进取、砥砺前行,激发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具有重大的意义。

640_副本.png

  其二,是这项展览的叙事起点。

  提起“近现代史”,很多人脑海中最先闪现的年份是1840年,但是这一展览的叙事起点却选择了1644年清军入关这一历史节点。

  这,是为什么?

图3_副本.png

展览中的“清代吉林”板块

  选择从清军入关这一历史节点展开叙述,更有利于形成一条清晰的逻辑线索。

  沿着展厅内的参观路线一路前行,从“柳条边墙”的设置折射出清朝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所造成的边疆空虚,到展厅中巨幅历史地图所展现的沙俄向东方的大举扩张。

  吉林为何由拥有最长海岸线的行政辖区,变为距海最近的内陆省份?很多人心中的这一疑问就此能够得到透彻的解答,进而激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责任感,也为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提供了鲜活的历史教材。

图4_副本.png

      “吉林为何由拥有最长海岸线的行政辖区变为距海最近的内陆省份?”这一问题的答案,就在本次展览之中。

    在这里,读懂吉林的苦痛

  “落后就要挨打,”中国的近现代史曾经写满了痛楚与苦涩。而地处边疆,面对日、俄列强觊觎的吉林,无疑更是如此。

  沿着展厅行进,一件件文物、一张张地图,呈现在眼前:中东铁路的修建、日俄战争的爆发、满铁对东北的侵略、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伪满洲国的残酷统……

  一幕幕沉重的历史回忆也随之在我们的面前,缓缓铺展开来。

图5_副本.png

展览中,展现的俄、日对中国的侵略

  作为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是大批展品的集中“首展”。展品之中,500余件是首次公开亮相,首展比例高达51.85%。

  展厅中,部分首次公开的“满铁”档案以有力的证据,深刻诠释了这一庞大机构对东北的全方位侵略。

图6_副本.png

展览中,展出的部分“满铁”文物及档案

  首次展出的展品,还有在丰乐剧场旧址修缮过程中,墙壁夹层里发现的沙俄、日本军刀。

  一件件珍贵的文物,提醒我们,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我们曾经经历过一段多么沉痛的历史……

丰乐剧场旧址修缮过程中,发现的日本军刀_副本.png

丰乐剧场旧址修缮过程中,发现的日本军刀

  在这里,读懂吉林的血性

  在吉林这片热土之上,从来就不缺乏英雄。

  狂澜既倒之时,大厦将倾之际,一位位仁人志士登上历史舞台,用自己的鲜血生命捍卫着国家的尊严。

  在展厅之中,吉林人民面对侵略、奋起抵抗的事迹,格外撼动人心。

  在一楼的展厅中,摇曳的光影还原出奔流的江面,一艘艘扬帆起航的战船模型把人们带回17世纪,那场深刻影响东北亚格局的战事——雅克萨之战,借助这次展览,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这场战事之中至关重要的“吉林力量”。

吉林力量_副本.png

展览中,你能看到雅克萨之战中的“吉林力量”

  清代末年,吴大澂奉命来到吉林全权督办边防事务,他创办了吉林机器局,并和依克唐阿等爱国将领,与沙俄重勘东部边界、重立土字牌、收回黑顶子地方,争得图们江口出海权。

  展厅之中,吴大澂手书“龙虎石刻”拓片,以及勘界所立下的铜柱复制品生动展现了他兴兵实边、勘界守土的不朽功绩。

展览中,展出的铜柱复制品_副本.png

展览中,展出的铜柱复制品

  在这片展厅中,沙尔虎达、巴海、韩登举、吴禄贞,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一个个动人的事迹,彪炳青史。

展览中,你能看到这片土地上,人们为了救亡图存所作出的努力与牺牲_副本.png

  本次展览的另一大亮点,则是展现了抗日报刊《救国时报》所发出的时代强音。

  作为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机关报,《救国时报》以笔为枪构建起了让世界人民了解东北浴血抗战的珍贵窗口。当陈达邦在巴黎主持印刷这些滚烫文字时,他的妻子赵一曼正在白山黑水间以生命践行着同样的信仰。

  在展览中,你可以翻阅《救国时报》的复印本,从那些文字中感受抗联精神跨越时空的重量。

救国时报_副本.png

  在这里,读懂吉林的荣光

  作为东北抗日联军创建地、东北解放战争发起地、抗美援朝后援地、新中国汽车工业摇篮、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中国人民航空事业摇篮,吉林在党和国家伟大事业发展过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本次展览,“三地三摇篮”红色标识的史实和实物首次集中展览,为人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吉林、认识吉林的窗口。

  本次展览详细地梳理了东北抗联的发展历程,广泛采访抗联后人,力求一次性、充分讲透杨靖宇及东北抗联在艰苦卓绝的岁月中淬炼出的无价精神财富,激发吉林人的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

精神意义_副本.png

  吉林省不但是东北解放战争的发起地,同时还是东北解放战争的战略转折地和重要战场,在展区之中,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与档案让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那场激动人心的历史胜利。

报刊号外_副本.jpg

《东北日报》刊发的号外《长春全城已告解放》

  回望气壮山河的抗美援朝战争,吉林省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无私的奉献担当,成为这场伟大斗争最坚实的后方堡垒之一。

  在展区中,抗美援朝时期,吉林人民捐献飞机、大炮的收据,省内各所医院积极投身战场救援的影像资料,展现了一幅全民动员的感人画卷。

抗美援朝慰问品_副本.png

展览中,展出的抗美援朝战争前线慰问品

  展馆之中,抗美援朝老兵们的照片墙最为震撼人心。

  一面是老战士们年轻时,身着军装、英姿飒爽的影像;一面是他们如今白发苍苍却依然精神矍铄的照片,每一张照片背后,都藏着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令人动容_副本.png

抗美援朝老兵的今昔对比,令人动容

  作为新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一项项第一在吉林诞生,一个个产业在吉林孕育。

  展区之中,第一汽车制造厂投产的喜报、“东风”“红旗”轿车的模型,诠释了“汽车城”的深厚底蕴。

背后的故事_副本.png

  在这里,你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新中国汽车摇篮”背后的故事

  作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长春电影制片厂曾创造出无数经典作品,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日前,田华、王心刚、张良、陶玉玲、肖桂云、潘虹、宋晓英、陈道明等8位,曾经在长影工作或参与过长影电影创作的电影艺术家,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他们数十年来,从事电影工作的情况和体会,表达为推动电影事业发展,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的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给他们回信,勉励他们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

  而8位电影艺术家的作品剧照也展现在展厅之中,让人们能够穿越时空重温这些红色经典,带给人们的精神力量。

背后的故事_副本.png

在这里,你能看到众多经典影片的剧本、剧照

  人民空军的摇篮“东北老航校”,建校于通化、发展于长春。

  展区之中,详细梳理了“老航校”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历程,让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人民航空事业与吉林的不解之缘。

感人事迹_副本.png

在这里,你能看到众多空中卫士的感人事迹

  吉林这片土地所诞生的“第一”,远远不止这些。

  新中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新中国第一块合成橡胶……一件件珍贵的展品,汇聚于此,展现出吉林人民勇担重任、至诚报国的精神与贡献,引导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挺起文化脊梁,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不断增强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信心和底气。

  在这里,读懂吉林的……

  在这次展览之中,你能看到的、读懂的,还远远不止这些。

吉林三杰_副本.png

在这里,你能看到“吉林三杰”对吉林文脉的深远影响

  从成多禄、宋小濂、徐鼐霖三位吉林籍文化巨擘,在列强环伺的边疆危机中擎起的关东文化旗帜,到江城富商牛子厚与京剧科班“喜连成”的不解之缘,让这片土地成为“京剧第二故乡”的传奇故事,再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批批科学家、艺术家、文化大家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在白山黑水之间凝练出跨越时代的精神坐标——“北上精神”。

       一条延续数百年的文化脉络,从另外一个侧面,勾勒出这片土地的精神气质。

       站在历史坐标前凝望历史与未来、精神与梦想,在这里交汇。

  三百年间,白山松水之间,吉林大地承载了太多不容忘却的历史记忆,也熔铸了吉林人民不屈不挠、开拓进取的钢铁脊梁。

  今天,长春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这册厚重的书卷将郑重翻开第一页,让我们在这里,用上三个小时的时间,来读透吉林的三百年。(作者:郭帅)

  初审:曹淑杰   复审:张彦梅 终审:陈尤欣

看吉林新闻,尽在吉网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