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上,演员张钧甯作为本届电影节的形象大使,在采访中表示,非常喜欢长春,很想去净月潭看看。
说起净月潭,想必每个长春人都不会感到陌生。相信此时此刻,许许多多长春人的手机相册中,都能找到拍摄于这一风景区的照片。
而很多人可能想不到的是,在碧波松影间那座傲然挺立的塔楼,不仅是净月潭的地标,更是一座意义非凡的“历史建筑”。
图片/图虫创意
建筑档案
建筑名称:碧松净月塔
建筑坐标:长春市南关区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
设计者:齐康
竣工时间:2000年
建筑面积:1248平方米
文保等级:长春市历史建筑
大师的手笔
在长春公布的三批“历史建筑”中,一座建筑的建造时间格外引人注目,这座建筑就是“碧松净月塔”,建于2000年。
这座“00后”建筑,为何能够跻身于“历史建筑”之列,长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长春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长春市第三批历史建筑名录划定成果》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其一,这座建筑是净月潭的标志建筑,造型优美、深入人心;
其二,建筑为国内建筑大师齐康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建筑艺术以及较高的艺术价值。
这座建筑的设计者、建筑大师齐康院士在国内建筑界享有盛誉,他曾参与设计的建筑多达近200座: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这些著名的建筑,都有他的参与。
此外,他还前后花费近二十年时间主持设计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01年,他以最高票数获选首届中国建筑界的最高奖“梁思成建筑奖”。
而在风光如画的净月潭中,这座俊秀的塔楼正是齐康送给长春的珍贵礼物。
秀美的风光 图片/图虫创意
精致的建筑
在设计过程中,齐康院士曾经为这座塔楼探索了许多种风格迥异的造型,这些方案有的造型简洁、有的线条精细,但都展现出别具一格的构思。
从齐康院士绘制的草图中,我们依稀能够望见这座塔楼可能呈现出的另外样貌,最终,在这些方案之中,齐康院士确定了塔楼的最终造型。
他曾经回忆:这一方案的设计思路来源于树木,长春市有个净月潭风景区,我们在山丘上设计并建成一个富有特色的塔,利用中国檐部错落有致、上小下大、自然地向上斜插,并与周边防火亭相结合,变成一棵人造“大树”。
这座塔楼高度为50.2米,其中的“50”,意为建筑建设之时正值新中国成立50周年;后面的“2”,象征当时还是长春建制200周年。
塔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共有11层,建筑面积约为1248平方米,建筑内部设有旋转楼梯。
碧松净月塔用集簇高耸的形态,来契合森林的韵律,不同标高的坡屋面层层错叠,加之檐下的斜撑,让整座塔楼如同冠盖层叠的松树;竖向的条形玻璃则突出了建筑体量的挺拔,让它在视觉上显得更加高挑秀美。
许多人不了解的是,这座高塔与旁边的“太平钟楼”,并非同时落成。
“太平钟楼”,早在1991年就已完成建设,是为纪念吉林省1981年至1990年十年间,无重大森林火灾而修建的建筑。
这座钟楼高17米,悬挂有一口大钟,钟高2.5米、直径1.8米,重量达到3.3吨。
“碧松净月塔”在修建过程中,也对先前落成的“太平钟楼”外部造型进行了改造,使其风格协调。
如今,林海碧波之中,一塔、一楼浑然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景观组合。
秀美的风光
这座塔楼,虽然历史非常年轻,但它所立足的土地却氤氲着悠久的传说。在净月潭119座大小山峰中,这座塔楼栖身的“观潭山”,无疑是最著名的一座。
而在传说中,这座山曾经有一个更为久远的名字:“观台山”。
相传1682年,康熙东巡从吉林乌拉返程时,曾经路过此地,当时的净月一带设有驿站,山下则放养有许多驿马,康熙曾登上放马台观赏风光,周边的百姓则将这座能够一览放马台全貌的山,称为“观台山”。
至20世纪30年代,伴随着此处筑坝蓄水,昔日的驿站与放马台全部淹没在水底,这座山也随之改为“观潭山”。
可能这些传说显得有些虚无缥缈,但是这座塔楼曾真真切切地见证过这片土地的另一个标志性事件。2000年1月17日,中共长春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纪念长春建城200周年活动总体方案》,确定1800年7月8日为长春建城纪念日。
2000年7月8日,在长春建城200周年纪念日之际,长春市政府在这里举行了鸣钟仪式。这座刚刚落成的塔楼,也就此写入长春历史的一部分。
在长春的历史建筑谱系中,“碧松净月塔”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没有百年古建的沧桑斑驳。,却以别样的姿态成为长春历史建筑名册里一抹特殊的亮色。
今天,在风光秀丽的净月潭中,水光潋滟,游人如织,而这座年轻的“历史建筑”巍然屹立在观潭山上,见证着今天的一段段时光,成为未来史书中的一页……(作者:郭帅)
参考资料
齐康 《草图建筑》
郑炘、华晓宁《山水风景与建筑》
净月潭官方网站、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