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长春博物馆精心策划的“拜访巨兽邻居——伊通河流域古生物化石图片展”在肆季南河岸线公园开展。这场以冰河时代古生物为主题的展览,凭借生动的视觉呈现与趣味互动,迅速成为市民、游客争相奔赴的热门打卡地。作为长春文化领域的重要阵地,长春博物馆不仅通过特色展览传递古生物魅力,更以完善的设施、丰富的研学课程与志愿活动,为市民搭建起亲近历史、传承文化的平台。
解锁冰河时代奥秘
古生物化石图片展人气爆棚
“妈妈,这只猛犸象的象牙比我还高吗?”活动现场,7岁的王梓轩拉着家长的手,指着图片里的猛犸象不停地发问。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不少家长特意带孩子前来,借展览契机讲述东北大地的古生物故事。
更让参观者眼前一亮的是展览配套的互动打卡装置与纪念徽章兑换活动。记者在现场看到,参观者手持集章册,沿着展区路线寻找打卡点。“集章的过程就像跟着古生物的足迹探索,最后兑换到纪念徽章时,感觉这次观展多了份独一无二的纪念意义。”市民李女士坦言,原本只是想带刚上小学的女儿长长见识,没想到孩子全程主动提问,还认真记录下每个古生物的名字,“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比单纯看书有意思多了。”
除了互动环节,展区内的“出片点”也吸引了众多市民拍照留念。长春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图片展,让市民能够在家门口看到古生物,“伊通河流域是东北史前古生物的重要栖息地,我们希望通过高清图片、趣味互动,让大家直观感受冰河时代的生命风貌。如果想近距离接触猛犸象、披毛犀化石,长春博物馆还有更丰富的展品等着大家。”
设施完善功能多元
构建市民精神家园
若想深入了解长春历史文化脉络,长春博物馆无疑是不可错过的重要窗口。作为吉林省科普基地、吉林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藏文物达24000余件(套)的长春博物馆,自开放以来便以“服务大众、普及文化”为核心,为市民打造全方位文化服务平台。
走进博物馆,馆内不仅设有教育活动区、报告厅等专属活动场所,还贴心配备了医务室、母婴室等公益设施,充分考虑老年人、婴幼儿家庭等不同群体的参观需求。“我们始终把‘为观众提供优质服务’放在首位,馆内设有讲解员,每天定时提供免费讲解服务,各类社教活动也免费向公众开放。”长春博物馆展览陈列部负责人张冰冰介绍道。
在展览内容上,长春博物馆常设精品展《溯源长春——长春早期文明展》堪称“镇馆之宝”。展览聚焦5000-7000年前长春这片土地上先民的生活状况,通过出土文物、场景复原、多媒体演示等多种形式,生动呈现当时的居住环境、生产工具与生活习俗,让观众直观感受长春早期文明脉络。此外,博物馆还不定期推出临时展览。近期开展的“汉画石语 舞动汉风——山东(枣庄)汉画像石精品拓片展”等,均收获市民广泛好评。“我们希望博物馆不只是文物存放地,更是市民的精神家园。”张冰冰说。
研学志愿双轨并行
助力青少年文化素养提升
除了优质的展览与服务,长春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领域的深耕,也让其成为不少家长心中的“校外课堂”。
“我们希望通过多样化的研学课程,让青少年走出课堂,在实践中感受历史与文化的魅力。”长春博物馆社会宣教部负责人吴冬茁表示,馆内围绕历史、考古、文化等领域,打造了一系列特色研学课程,《溯源长春 长春早期历史文明》助力青少年了解长春发展脉络;《图说考古》让孩子们在实践操作中掌握考古研究方法,了解考古工作的意义;《丝路遐想》带大家领略丝绸之路的独特魅力与深厚文化底蕴;《问道吉金 青铜故事》则深入解读青铜时代的历史与文化等。
除了丰富的研学课程,青少年志愿活动也在为长春博物馆注入鲜活力量。小志愿者在馆内积极承担讲解、参观引导、活动协助等工作。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博物馆增添了活力,更给热爱历史的青少年提供了参与文化传播的平台,有效促进公众与博物馆之间的互动交流,让文化传承在青少年的参与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来源:长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