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抗美援朝后援地展览开展!260余件文物+500张图片,还原不朽战歌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郭帅 3990720
吉林省抗美援朝后援地展览开展!260余件文物+500张图片,还原不朽战歌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郭帅 3990720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吉林省抗美援朝后援地展览开展!260余件文物+500张图片,还原不朽战歌

2025-10-25      来源: 吉林文脉微信公众号

  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念日。

  75年前的这一天,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了入朝之后的第一场战役,以光荣的胜利拉开了这场战争的帷幕。而在这场战争中,吉林省作为抗美援朝后援地,无数英雄儿女勠力同心、英勇作战,为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jpg

  1950年10月1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先头部队124师370团从辑安(今集安)渡过鸭绿江,为大军过江开辟通道。集安这座小城,也由此被人们称为“抗美援朝第一渡”。

  今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纪念日之际,吉林省抗美援朝后援地展览将在集安拉开帷幕,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一曲曲荡气回肠的史诗,将再一次在人们眼前浮现……

2.jpg

  聚焦展区:

  三大展区还原历史史诗

  10月25日,吉林省抗美援朝后援地展览将在集安市游客服务中心正式拉开帷幕。该展览,通过史料、实物与场景再现,全景呈现吉林人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奉献担当,三部分展区将让人们的思绪再次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第一部分“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以时间作为线索,通过还原“战火逼境-决策出兵-运动歼敌-阵地防御-停战凯旋”这五大单元的展示,清晰还原抗美援朝战争从爆发到胜利的全过程。

3.jpg

  第二部分“抗美援朝在吉林”,紧扣吉林“中朝边境线最长省份”这一地理属性,生动展现吉林人民宣传动员、群众参军支前、战勤保障、增产互助、拥军慰问、医助帮扶一个个感人的历史瞬间,全面铺开吉林举省之力支援前线的壮阔图景。

4

  第三部分“抗美援朝中的英雄儿女”,深切缅怀18499名吉林籍牺牲指战员,重点讲述郭忠田、关崇贵等战斗英雄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让英雄精神可视化、可感知。

5.jpg

  聚焦展品:

       展现珍贵文物260余件

  本次展览的展品,包括历史图片500余张,以及抗美援朝时期功勋章、军服、武器装备等珍贵文物260余件。

       其中一些展品,尤其值得关注……

  梁兴初将军使用过的望远镜

6.jpg

  梁兴初将军使用过的望远镜,由梁兴初次子梁晓源捐赠

  在本次展览中,梁兴初将军使用过的望远镜格外引人注目。

  这副望远镜原为韩国第七师美军顾问团的物资,在德川战斗中,被我军缴获。此后,在汉江守备战中,这副望远镜曾发挥重要作用。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梁兴初将军将这副磨损严重的望远镜作为纪念品,一直留存在身边。每当看到它,就会想起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度过的日日夜夜以及在汉江前线牺牲的战友们。

  梁兴初将军使用过的指南针

7.jpg

  梁兴初将军使用过的指南针,由梁兴初次子梁晓源捐赠

  在本次展览的展品中,还包括梁兴初将军使用过的指南针。

      这枚指南针此前曾是美军使用的指南针,在1951年11月26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期间,为我军所缴获。

  梁兴初将军的邮票

8

  梁兴初将军的邮票,由梁兴初次子梁晓源捐赠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2周年,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

  邮票全套四枚,每枚面值为800圆(旧币),分别描绘了“志愿军出国作战”“支援前线”“涉江追击敌人”“胜利会师”四幕战争中的历史场景。

  同一年,中国人民慰问团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期间,将这套邮票赠予梁兴初将军。

  梁兴初将军相关的书籍

梁兴初将军相关的书籍.jpg

  梁兴初将军相关的书籍,由梁兴初次子梁晓源捐赠

  展览还展出了梁兴初将军相关的书籍。

  2004年,梁兴初将军的妻子任桂兰和著名作家李仲儒(《野火春风斗古城》作者),根据梁兴初将军以及老首长、老战友、老同志留存的回忆文章、笔记、口述录音等资料,创作了一部纪实回忆录。

  本书由前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作序,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是探究那一段历史的重要资料。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歌词作者麻扶摇的歌词手迹

10.jpg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歌词作者麻扶摇的歌词手迹

  这份展品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歌词作者麻扶摇,于2007年1月17日写给原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院卢骅(志愿军后代)的毛笔书法作品。

  手稿为横幅,高68厘米、长137厘米,上款题有“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57周年”,钤印阳刻、阴刻名章两枚,均为“麻扶摇印”,右上方引首章为“顺其自然”。这也是迄今发现的麻扶摇用毛笔书写的两件歌词手稿之一。

  聚焦故事:

       一曲曲英雄史诗展现眼前

  在展览之中,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将再次在人们耳畔回响。

11.jpg

  展览中,“最可爱的人”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再次撼动心灵。

  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松骨峰战斗中,吉林籍战士隋金山所在的志愿军第38军浴血奋战,在战斗中壮烈牺牲的他,正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记录的13位烈士之一。

隋金山.jpg

  1950年,隋金山随部队跨过鸭绿江,任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排长。同年11月30日,松骨峰阻击战打响,他所在的连队奉命死守无名高地,截击南逃的美军部队。

  在这场战斗中,志愿军将士面对装备精良的敌人,以钢铁般的意志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线。隋金山与战友们,将生命永远定格在那片异国疆土上。

  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述:“让我把带火扑敌及用刺刀和敌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

  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胡传九、井玉琢、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13.jpg

  展览中,“白云山团”这个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名称,再次走进公众视野。

  在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中,“白云山团”的官兵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段不朽的传奇。

  1951年1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打响,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第149师第447团的官兵们,接到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朝鲜白云山阵地组织防御。

14.jpg

  白云山一带位于朝鲜汉江南岸,是双方争夺的重要战略要点。

  为攻克白云山阵地,美军动用了两个团的精锐兵力、部署了百余门重型火炮,并配合飞机、坦克协同作战,试图摧垮志愿军的钢铁防线。

  447团官兵不惧牺牲,在装备处于劣势、补给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与敌军精锐部队展开了殊死搏斗,打出了民族血性,其英雄事迹传遍了朝鲜和祖国的大江南北。

  因战绩卓著,1951年5月28日,447团被志愿军总部授予“白云山团”荣誉称号,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一个团级英雄单位。

15.jpg

  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展厅里的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过往,白山松水间的战歌依旧传递力量。

  吉林大地上的抗美援朝记忆,早已不是泛黄的史料,而是融入血脉的精神坐标,激励着吉林儿女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新的“英雄故事”。

  当展览正式开启,愿每一位走进这里的人都能在这段厚重的历史中汲取力量,让英雄的故事永远被铭记、被传颂,让抗美援朝精神在新时代继续闪耀光芒。

16.jpg

  来源:集安发布等

  本期编辑:郭帅

  初审:郭帅   复审:曹淑杰 终审:陈尤欣

看吉林新闻,尽在吉网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