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35周年、逝世80周年。关于先生的作品再次成为热门话题。虽然每年关于先生的书都有,但是今年稍微多一些。在此,特选取10本关于鲁迅的书,作者既包括孙郁、张梦阳、董炳月等鲁迅研究专家,也涵盖了吴永良、李春阳、姜异新等新晋的畅销作家。这些作者以其别致的角度,为读者讲述了一个不再“横眉冷对”的鲁迅先生。
《鲁迅遗风录》孙郁/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6年,鲁迅离开我们整整八十周年。
在这八十年的纷乱世事变迁中,其实,先生一直都在,他的精神、著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然而,我们当下所看到的鲁迅就是八十年前那个有血有肉活着的鲁迅吗?
未必。
即便是鲁迅生前,其被误读也不少,更何况,出于某些原因,有人人为地为鲁迅涂上了各种色彩。
孙郁先生这本著作就是一部正本溯源之作,试图在源头上寻找那个被误读的鲁迅。
《鲁迅藏书志》(古籍之部)北京鲁迅博物馆/编 韦力/撰 中华书局 2016年9月
由北京鲁迅博物馆主编,著名藏书家韦力撰写,内容以鲁迅藏书的古籍、线装部分为对象,逐一撰写书志,并附书影,力求深入反映鲁迅的收藏情况,同时揭示这些藏书自身的价值。既是一部版本目录学力作,亦是鲁迅研究的创新之作。
《鲁迅藏浮世绘》北京鲁迅博物/编 三联书店 2016年9月
浮世绘是日本古典化、经典化的美术品,鲁迅晚年曾大量搜购。鲁迅大量购买浮世绘书籍的时间,与其广泛搜集各国版画、倡导新兴版画运动的时间相重叠——即1930年前后的数年间,这意味着鲁迅是将浮世绘作为其版画运动的一种资源。本书收录了鲁迅所藏日本浮世绘经典作品,同时有相关解读。
《鲁迅全传》(全三册)张梦阳/著 华文出版社 2016年8月
鲁迅研究专家张梦阳先生几十研究之集大成之作,可以说是一部鲁迅思想成熟心灵史。全书选取鲁迅一生的早、中、晚三个点,第一部《会稽耻》,以绍兴鲁迅青少年时代为主线,展现晚清中国社会的腐朽、没落与少年鲁迅的精神成长。第二部《野草梦》,以北京鲁迅中年写作《野草》、《彷徨》时期与许广平爱情的纠葛为主线,展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社会与文人心态。第三部《怀霜夜》,以上海鲁迅晚年与瞿秋白、萧军、萧红等的友情为主线,展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社会历史画面和围绕在鲁迅身边的各色人物的社会众生相。
《鲁迅小说人物百图》吴永良/著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6年4月
吴永良是中国美术学院老教授,五十年前,他毕业创作就画了《鲁迅肖像》,此后,常年画了鲁迅很多作品人物肖像。鲁迅作品里,人物形象特别突出,让人过目不忘,吴先生这部作品,生动的神情刻画和简洁的景境烘托,凝聚成浓烈的鲁迅笔下旧中国的社会状貌和时代气息。
《超乎左右之上的鲁迅》李春阳/著 三联书店 2016年2月
知识界的左右之争,永远没有停息。本书探讨了鲁迅与章太炎、瞿秋白的关系,探讨了鲁迅与历史上的左右思潮的关系。自由和平等,皆是鲁迅一生追求的价值,不分先后,不可分割,因此真正的左派和真正的右派,皆可在鲁迅的思想中找到依据,本书或说以追本溯源式的历史回顾,试图理解当代知识界的左右分裂图景。
《一代文宗 刹那锦云》姜异新/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6年2月
本书副题为:也是鲁迅,也是胡适。这两位近代大师总是被放在一个向度上对比研究。本书撷取鲁迅与胡适的人生片段,讲述他们的读书、求学、工作、日常生活,乃至情感及文字生涯,选取鲁迅在绍兴、北京、日本,胡适在美国的漂泊经历,身临其境,展现二者不一样的人生际遇,却是一样的人间情怀,均在刹那尘世留下了永恒的思想光华。
《鲁迅形影》董炳月/著 三联书店 2016年1月
董炳月从事鲁迅研究二十余年,对于鲁迅文明观、孔子观、美术观、受俄国的影响等问题均有独到见解。而对于霜川远志、新岛纯良、井上厦等日本知名作家、学者接受塑造鲁迅状况的介绍与研究,填补了国内乃至日本学术界的空白。
《大先生》李静/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5年8月
以鲁迅为原型创作的话剧。这是第一次将鲁迅形象搬上话剧舞台的尝试。这个鲁迅,不是预期之中的历史叙事,也没有示人以耳熟能详的“斗士和导师”面目,而是从鲁迅的临终时刻写起,用意识流结构贯穿起他生前逝后最痛苦、最困惑的心结——那是一个历史夹缝中备受煎熬的形象。
《笑谈大先生》陈丹青/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1月
艺术家陈丹青在公开场合七次笑谈大先生鲁迅,和众多鲁迅研究著作不同,陈丹青的讲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更真实、更容易靠近的鲁迅,在神坛上的鲁迅再也不是那个横眉冷对的人,而是一个可以笑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