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守候,一世传奇 书评-关东文脉 曹淑杰 3704581
一生守候,一世传奇 书评-关东文脉 曹淑杰 3704581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书评

一生守候,一世传奇

——长篇小说《凤鸣绝响 于凤至大传》印象

2023-03-28 09:49 | 来源: 中国作家网

  著名作家张国庆的长篇小说《凤鸣绝响 于凤至大传》(河南文艺出版社)自出版发行以来,得到读者的注目,它讲述了一个中国近代史的故事,带着中国母性的视角,为读者描绘了绝代芳华的于凤至。

  于凤至,爱国将领张学良的原配夫人,在她15岁时,张作霖为11岁儿子张学良订下这门亲事。四年后,19岁的于凤至嫁给了15岁的张学良。婚后,于凤至通过学习重新打造自己。张学良经常以事业的问题与于凤至讨论,好像于凤至就是他的良师益友而非妻子,他对于凤至产生的依赖与赞服是发自内心的。

  在处理事情上,于凤至有勇有谋。1928年6月4日,张作霖皇姑屯被害。于凤至坐镇沈阳,巧与土肥原贤二等周旋,协助张学良抚三军于大丧之际,受大任于危急之秋,顺利完成了东北军政大权的交接。她赞同统一、反对分裂,支持张学良东北易帜,实现全国统一,“九一八”事变后,于凤至多有捐款救灾民、抗日、办学等感人事迹。在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中,于至凤的作用无人可替。

  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张学良和于凤至的一生。当时,张学良被软禁,于凤至在艰苦的三年陪伴生活中,身患乳腺癌,后经蒋介石批准回美国治病,自此天人两隔。回美国接受化疗时,于凤至痛苦不已,体重锐减到90斤,可她仍每天坚持到公园跑步、打太极拳。她的主治医生温斯顿·比尔,对这个坚强的东方女性赞不绝口。在内外交困中,于凤至还能战胜病魔,简直堪称奇迹。手术后,她身体虚弱需要慢慢调理,但丈夫被幽禁多年,获释仍遥遥无期,一群子女还未长大成人,需要生活和受教育,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钱。倔强的性格和尴尬的处境,使她拒绝了友人的资助,潜心学习寻求商机。正如村上春树说的“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域”,于凤至相信危机能够通过劳动、自强不息的奋斗而获得成功,于是,她一头闯入腥风血雨的股市并突围成功。

  凤凰涅槃,所有的浴火都是为了重生!于凤至的生意做大后,在美国也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她开始利用自己的财力和人脉向蒋介石施压,想要逼他释放张学良。但没想到适得其反,为了丈夫的安全,于凤至强忍着内心的巨大悲痛,签署了离婚协议。1988年得知张学良的人身限制放宽,于凤至挥笔写下一首诗:腊末忽闻春消息,老朽拄杖泪沾衣。光阴倏然惊白首,辽水结缡梦依稀……

  1990年初春,于凤至深感生命大限将至,无法再与张学良重聚(1990年3月于凤至去世两个月后,张学良终于恢复人身自由),她在《漫长的告别》中写道:“儿子们都先我而去。我是在苦苦地等待汉卿啊!我只有在看到孙女、孙子们成长时,才略感到一点安慰。汉卿的这一嘱托,我办到了。”

  去世之后,于凤至把所有家产都留给了张学良,墓碑上依然署名:张于凤至。晚年张学良到于凤至墓前长叹:“生平无憾事,唯负此一人。”

  张国庆长篇小说《凤鸣绝响 于凤至大传》,叙写了于凤至在社会动荡、风云变幻的时代大背景下所经历的不幸遭遇和多舛命运。她一生由夫人变成富人,由病人变成强人,最后成为华尔街叱咤风云的女王。尤其她浴火重生后仍不忘初心,生死相许、忠贞不渝的情义,奋斗与献身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承受能力,为家庭忍辱负重、默默奉献不求回报而引导后人,为后人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母亲形象和人性典范。

  张国庆是一个背负历史重负与担当责任的作家,其文本更是一部以高举信仰背负起其历史使命的作品。作为作者,他着眼于人物故事和命运的复杂性,把对历史、社会和人性的思考付于笔端。这些叙述历史的话语在新与旧的时代交割之中,在生与死的轮回往复之中,我们见证了中国女性的伟大,也见证了正在崛起的中华民族,如何在苦难的磨砺与自强不息的奋斗中愈发明晰,愈发响亮。

  作者简介

  杜波。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绿野》主编、白城市作家协会主席。作品见于《诗刊》《作家报》《中国作家网》《重庆文学》《诗词报》《长白诗世界》等,诗歌作品入选多种年选版本。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