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时代乡土文学高质量发展 书评-关东文脉 曹淑杰 3708823
推动新时代乡土文学高质量发展 书评-关东文脉 曹淑杰 370882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书评

推动新时代乡土文学高质量发展

2023-04-07 15:15      来源: 文学报

  日前,“新时代山乡巨变与新乡土小说”学术论坛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度优秀论文颁奖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主编吴义勤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施战军出席会议。《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作家出版社社长路英勇致辞。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文学期刊的专家学者白烨、孙郁等二十余人参加研讨。颁奖会及学术论坛分别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宋向伟、《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副主编崔庆蕾主持。

  吴义勤在讲话中指出,“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于2022年8月在湖南益阳清溪正式启动,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收到各方来稿八百余部,其中三十余部作品通过评审纳入最终计划。为更好地推动该计划的有效实施,特别策划组织了本次学术论坛,以“新时代山乡巨变与新乡土小说”为总主题,以“百年乡土叙事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启示”“新时代乡村叙事的新视野、新方法与新可能”“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作品讨论”为分议题,希望从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作品等多个角度、多种维度来深入探讨这一计划实施的历史经验与未来可能性,为下一步更好地推进这一计划提供理论指导和学术支撑,以利于该计划行稳致远,推出作品的质量稳步提高。

  梁鸿鹰在致辞中谈到,中国当代文学历史脉络中形成了一个经典化程度颇高的乡土小说传统。当代文学研究对于乡土小说写作经验的总结、梳理也非常多。面对当下新山乡巨变的实践,评论家们首先应该回顾已有的对乡土小说的评论,从现有乡土文学理论中总结经验,同时结合新的现实与新的时代精神,挖掘当下乡土小说的创作可能。其次,对于当代评论家而言,做好评论的同时也要上一个必修课,就是要深入生活,深入到山乡巨变的实践当中去,真正去了解它,不能只是坐在讲堂上或研究室里,应该走向现实,走向山乡巨变的实践,能够真正深入到实现山乡巨变的群众中去,深入了解他们的情感脉络,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和发生的情感变化,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触摸到当下乡村文学的实质。

  路英勇在致辞中谈到,“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作为一项重大出版工程,从出版导向、选题规划到市场开发等,都有明确的目标。文学创作、文学出版和文学研究,虽然在文学生产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三者之间相互借力、相互促进,必然能够丰富新时代山乡巨变题材文学创作的风貌,拓展新时代乡土文学的文学史意义,对于新时代文学的高质量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会议首先进行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度优秀论文颁奖仪式。该杂志自2019年创刊以来就设置了年度优秀论文奖。经过责任编辑推荐和评审专家投票,评定孙郁的《从京派到新京派》(2022年第6期)、陈思和的《他在重写文学史——读〈严家炎全集〉》(2022年第1期)、黄发有的《网络文学研究的反思与突破》(2022年第4期)、李章斌的《汉语诗歌节奏的多层性与“集群”问题——新诗节奏三层次理论论述之一》(2022年第2期)、王春林的《如梦如幻如泡影,如露亦如电——关于贾平凹长篇笔记小说〈秦岭记〉》(2022年第6期)、范玉刚的《在双重视野融合中洞察〈讲话〉的问题性——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2022年第4期)、傅逸尘的《最后的先锋:猜想孙甘露——从〈呼吸〉到〈千里江山图〉》(2022年第6期)七篇论文获得2022年度优秀论文奖。颁奖会上,评委会主任阎晶眀宣读授奖词,并与吴义勤、施战军、梁鸿鹰、路英勇、白烨、陈汉萍等为获奖者颁奖。孙郁作为获奖代表发言。

  在随后举行的学术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新时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世界性、史诗性的伟大实践,是有新内涵、新特征、新面貌的新山乡巨变。当下,如何通过乡土变迁深刻理解时代和历史,以文学的方式使乡土世界获得新的美学表达,如何让乡土和时代新人在文学中得到更典型化的提炼,如何创造出真正具有思想艺术深度、与伟大时代相匹配的史诗性经典,这些都是时代、人民对文学提出的课题,而这样具有现实性的理论问题值得新时代作家、理论家持续深入思考并在实践中回答。“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实施是一项重大文学工程和重要文学行动,是文学积极呼应时代的创新性举措,体现了文学人的责任意识和担当勇气,将会有力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本次活动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文艺报》社、作家出版社联合主办,《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编辑部承办。

  记者:傅小平

  来源:文学报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